你的理智告诉你,你想满足孩子得需要,这对孩子是有帮助的。然而你的体力,精力,以及耐心是有限度的,也就是你的生理状态,是有极限的。我对题主的问题的解析,应该是自己的理智,和自己的生理状态产生了冲突的时候,自己该怎么办____我的理智觉的我满足孩子是对的,可是我承受不了了。
在这个解析下,建议题主首先尊重自己,你无法承受的时候,告诉孩子,妈妈想帮你找到答案,但是妈妈现在很累,没有精神,情绪上也没有积极性,你可以先记下自己的问题,或者妈妈先帮你写下问题作记录,等妈妈休息好了(或者等我忙完手头上的事情,稍微休息下)精神足了,再来帮你寻找答案好么?
建议所有的父母,先做到尊重自己的极限,包含体力极限,情绪极限,精力极限,不要因为自己的理智,觉得多做一些事情,对孩子是好的,就去挑战自己的极限,要知道,人的极限在生活中被挑战,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情绪失控,产证愤怒,这和不满足孩子相比,是更大的伤害。
大家其实都很希望自己做一个认真对待的父母,或者说,都曾经希望自己在童年时候被认真对待过……
其实我重点想说明:在我看来,孩子无论问的是什么,都不仅仅是想要一个答案。父母无论答的是什么,其实也不仅仅是一个回答。关键是在这一问一答中,孩子发现他被认可被重视,父母也表达了对孩子的认可和重视。
这就好比亲子阅读一样。现在大力提倡的亲子阅读,在我看来,不是说孩子要从亲子阅读中学到多少知识,而是提升家庭的幸福感。
试想一下以下场景:一个夜晚,孩子和你依偎在一起,灯光明亮,你给他读一个故事,你的声调起伏,他跟着你的声调一会紧张一会开心。你看着他小小的脸,感受他对你全心全意的信任;他看着你,感受你对他满满的爱意。等孩子长大,他还会记得当初讲的什么故事吗?肯定不会了。但我相信,那种互相信任互相依偎的感觉,会被他牢牢记住。
回答问题也是这样。关键不是父母怎么回答问题,关键是你对孩子问题的态度。孩子会牢牢记住的,是你对每一个他提出的问题的认真态度,而不是这个问题的真正答案。
千万不要打击他们的好奇心。最简单的做法是:
1、肯定他的观察力/思考能力/提问题方式。一般来说我们会先说:你问了一个好问题。或者说:真棒,你注意到了这一点。
2、教会他们自己看书,然后找相关的书给他看。特别是科普有关的知识,我们通常会买DK出版的百科全书式的书籍给他自己看。
3、和他约定什么时候再跟他解释。
现在,再问大家一次,请看着我的认真脸回答我: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有这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