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可以减轻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往往伴随着某些胃肠道功能失调,包括胰腺不足、结肠扩张、胀气等。肠道内的益生菌增多,不仅可以供给酶来帮助食物消化,还可以生成一些保证身体健康的化合物(如丁酸盐),从而修复胃肠道,减轻唐氏综合征的一些症状。
什么是唐氏综合征?
唐氏综合征(DS)是一种天生的精神智力缺陷,症状因人而异,大致如下:前额倾斜;眼睛以下向上倾斜;脖子较短;耳朵靠下;小耳垂;虹膜外缘有白色或淡灰色斑点,手短而宽;手掌间有一条深深的橫向折线;类似诛儒的体型。
1866年,约翰?兰登?伊顿?唐命名了唐氏综合征,他观察到了两种典型的临床表现:非正常调和与非正常循环。从唐先生的时代开始,很多疾病与唐氏综合征联系到了一起,它们中的大多数都是先天性的。唐氏综合征病人患上先天性心脏病和肾缺失的危险性较高,患上视觉缺陷、上呼吸道感染和白血病的危险性也较高。研究人员还发现,唐氏综合征和老年痴呆症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是具体情况还不是很清楚。
本书的一个较有趣的发现在于,很多唐氏综合征的异常症状是发生在胃肠道中的,具体如下:十二指肠闭锁(即十二指肠关闭或短缺),胰腺不足(即缺少足够的消化酶),肛门闭锁(肛门封闭或不通)以及结肠放大(这会引起废物的堆积)。还有其他一些症状会出现在胃肠道中,有时候是自然出现的,有时候则是由错误的治疗引起的——例如,肺狭窄,即肺里的通道不断变窄。
正如已经提到的,相当多的病人都有可能会患上老年痴呆症。要知道为什么,我们需要测试一下这两种病分别在肠和大脑中引起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有趣的是,神经的发展与胃肠道的成熟似乎是分不开的。如果肠中出现了问题,一般都会在大脑的发展中反映。
绝大多数患有唐氏综合征的人患有腹腔疾病,即一种肠吸收障碍综合征。这种腹腔疾病包括痢疾和营养不良,主要特征可能是发育不良和消瘦。再提醒一次,这是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在唐氏综合征人群中,患有腹腔疾病的人可占1/6至1/14(而普通人群中的比例是1/300)。
到了唐氏综合征的最后阶段,病人将不能再行走或进食,因此会卧床不起。一项神经系统检查表明,非正常的闻、抓和吸反射与双边伸肌足跖反射同步,这会引起无规律的步态或行走。营养不良、脓毒病(由于受到感染引起的细菌或细菌生成物的蔓延,从而引起的一种毒性病症)或吸入性肺炎(外界物质被吸入肺中)常常会引起死亡。
基于所有这些健康问题,唐氏综合征患者的平均寿命会被大打折扣—在50岁左右。但是如果能得到适当的规划和足够的社会支持,大多数唐氏综合征患者能够生活得更精彩。
是什么引起了唐氏综合征?
要弄清楚唐氏综合征究竟是怎样发生的,你必须理解人类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人体由细胞组成,而所有细胞中都包含有染色体,即一种传输基因信息的结构。大多数人体细胞中都含有23对染色体,一半遗传自母亲,一半遗传自父亲。只有人类的生殖细胞——也就是男性体内的精子和女性体内的卵子——包含23个染色体,不是23对。为了识别这些染色体,科学家用XX表示女性染色体,用XY表示男性染色体,并把它们按照1?22进行编号,加上1对表示性别。
当生殖细胞,即精子和卵子,在受孕过程中结合时,它们产生的受精卵含有23对染色体。将要发育成女孩的受孕卵包含1?22号染色体和XX对染色体。将要发育成男孩的受孕卵包含1~22号染色体和XY对染色体。如果受孕卵自21号染色体后出现了多余物质,其结果就是唐氏综合征。
大多时候,唐氏综合征是非常随机的事件。据科学家所知,唐氏综合征不能被归因于任何父母的行为活动或环境因素。
尽管如此,研究人员已经发现,唐氏综合征的影响随着母体年龄的增长而扩大。30岁以下的女性所生的孩子患上这种病的几率不足1/1000;而35岁的女性所生的孩子患上这种病的几率却会增加到1/400。到了42岁,这种几率会增加到1/60;而到了49岁,这种几率就会增加到1/12。
为什么母体年龄如此重要呢?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女性生殖细胞中产生多余的21号染色体复制品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因此,年龄较大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比年轻的母亲所生的孩子患上这种病的可能性要大。尽管大龄母亲的比例远小于低龄母亲,但是年龄问题依然很重要。因为在每年的怀孕人总数中,仅有9%的人年龄等于或大约35岁,而25%的唐氏综合征患儿出生自这个人群中。
鉴于母体年龄与唐氏综合征之间存在这样的关系,很多专家建议35岁以上(包括35岁)的孕妇在产前接受唐氏综合征检查。这是一种相对较简单的非倒装检査,对母亲的血液进行化验,测量三种唐氏综合征标志的含量,它们包括:a胎蛋白(MSAFP)、绒(毛)膜促性腺(hGG)和非结合雌激素三醇(uE3)。虽然这种测量并不能确定胎儿一定患有唐氏综合征,但是如果上述三种物质的含量较低,那就说明胎儿患有这种病的可能性会增加。这时候,孕妇需要接受进一步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