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这个家长的回答绝了!

  前不久,儿子他们学校组织小记者旅游采风活动。

  儿子回来跟我说:妈妈,别人家好有钱呀!好多同学带iPhone7和ipad。

  我淡淡地说:宝贝,你也会有的。

  他疑惑地看着我,我坚定地点点头:一定会的,只要你努力。

  他似懂非懂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就去看课外书去了。

  他最近看的书,叫《小狗钱钱》,一本关于理财的童话书。

  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可能会对孩子说:宝贝,我们没别人有钱,不要大手大脚乱花钱,你知道爸爸妈妈挣钱多辛苦吗?所以你要懂事,不要和别人攀比。

  在儿子很小的时候,我也这么说过,但后来我改变了思维方式和方法。

  本来,我们教孩子节俭、不攀比、体谅父母,都非常好,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教他们拥有自信和远大的目标,学习如何改变命运,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一个着眼现状,一个放眼未来。既要把握现在,也要胸怀大局,开拓进取。

  每年春节过后,孩子们总是喜欢讨论压岁钱的话题,他们眉飞色舞地说自己得到了多少多少压岁钱,少则千元,多则上万。

  每当这时,儿子只能在旁边沉默。

  一次,他很不高兴地问我:“妈妈,为什么人家都有压岁钱,我却没有?以后别人给我压岁钱时,你不要阻拦,我也要。”

  我笑:“我问你一个问题,无论同学有多少压岁钱,跟他们自己有什么关系?是他们自己挣的吗?别人给的多,父母就还的多,给大人增加很多负担。有什么意义呢?”

  关于“钱”这个敏感话题,在和儿子的日常交流中,我一直抱着比较开放的态度。

  我教育他不能有“拜金主义”,但提倡“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他有能力,财富多多益善。

  有了钱,不仅可以实现很多愿望,还能帮助他人,做善事。

  曾给他讲过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父亲说:我有钱,你没有。另一个孩子问父亲:爸爸,我们很有钱吗?父亲说:我们家有很多钱,等我死了,这些钱将来都是你的了。

  然后我问他:“你觉得等这两个小孩长大后,会怎么样?他们谁会更有钱?”

  他不假思索地回答:“当然是第一个会更有钱,他因为没钱才会努力去挣钱,而第二个,他觉得自己已经很有钱了,花起来就大手大脚,时间长了,就会变成穷光蛋。”

  我笑道:“嗯,你说得有道理。父母再有钱,和自己也没关系,真正有本事的人,都是靠自己。”

  儿子经常问我:“妈妈,我这么小,怎样才能挣到钱啊?”

  我说:“你自己想办法啊,比如大一些你可以利用假期去发传单,到阿姨店里打工,将自己的手工作品拿去卖,等等,办法很多,就看你愿不愿意去做。”

  他眼珠子滴溜溜转了一圈,说:“我一直在帮家里洗碗、拖地,你付我工资好不好?我同学帮家里干活都有钱拿。”

  我摇头:“不好,你是家庭成员之一,分担家务是你应尽的义务,就像我和爸爸,都要承担相应的义务,我们怎么没找你要钱?”

  看着他泄气的样子,我给了一条建议:“不过,如果你能将我们家的车洗干净的话,可以获得20元的酬劳。”

  他眼睛放光,叫道:真的?一言为定。

  我和他握手成交:一言为定。

  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帮孩子创造条件,让他们尝到靠自己双手挣钱的喜悦,增加信心。

  儿子的偶像是比尔·盖茨,他不仅敬佩比尔·盖茨的才能,也羡慕他的财富。

  他常说:我怎么才能成为比尔·盖茨那样的人呢?

  我鼓励他:“只要努力,你一定可以的。你现在还小,还是学生,学生的首要任务就是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其次,多看书,看好书,拥有渊博的知识;然后,在你感兴趣的领域深入钻研,达到顶尖水平,你就成功了。”

  他痴迷地看着远方,仿佛前方有一座金字塔,等着他去攀登。他喃喃道:“那样我就会有很多钱了吧?”

  我肯定道:“当然,有了钱你想做些什么呢?”

  他手舞足蹈地憧憬:“吃好穿好玩好,用私人飞机载你和爸爸去周游世界,像比尔·盖茨一样做慈善,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我摸摸他的头,感动地说:“儿子,好样的,人不能光想着自己,贪图享乐,更要懂得感恩,回馈社会。”

  丹妈碎碎念分享这篇文章,不仅是因为这位妈妈睿智的回答,还让我想到昨天婆婆跟小叮当说:“爸爸妈妈,你们要好好工作,让我变成富二代,以后我就活得轻轻松松啦。”我一旁听到笑着回答:“我们再有钱,也和小叮当没关系。他以后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要去靠自己去争取。”

  关于金钱,我爸妈在这个问题上,言传身教地给我做了好榜样。从记事起,我就明白我家并不富有,但是我爸妈工作特别努力,一步步踏踏实实地让这个家过得越来越好。到现在我都特别感激他们,没有任何说教,就从行动上传递给了我奋斗人生的价值观: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生活才会回赠你丰厚的果实。所以,相比给孩子提供多丰厚的物质条件,我觉得培养孩子独立自主、不依附他人的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