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失孤》改编自真实的社会新闻。导演彭三源说:"拍这部电影的想法缘起于2010年,那一年是网络打拐元年。当时有一则新闻,湖北人彭高峰的儿子彭文乐在被拐三年后,由于一个同村大学生发在网上的信息而获救,我就是从那个案子开始关注打拐问题的。"为了写故事,彭三源四处采访,见过很多长大后寻亲的被拐儿童,也见过很多寻找被拐儿女的家长,跟随过找到家的被拐儿童认亲。"当你听到一个寻子26年未果的母亲半夜痛哭,丢了21年的儿子跟亲生父母抱在一起号啕,你就知道这是一件非做不可的事情。"
相信看过电影的观众都深受感动,感动之余,仔细一想,我们身边有没有类似的事情呢?有的,而且还很多。先不说充斥在我们眼前耳尖的拐卖儿童的网络新闻报道,就连在我们生活的周边也的的确确发生着这样骇人听闻的事情!拐卖儿童引发很多的社会问题,一方面是被拐家庭的支离破碎,另一方面则是拐卖者肮脏的金钱交易,而这其中,最悲惨和最痛苦的莫过于这个被拐卖的孩子,他从小就被收养在一个陌生的家庭里,他对于亲生父母的渴求与期盼无法言语。虽说被拐卖者以幼儿居多,但幼儿也不是完全没有意识的。一个幼儿突然间离开他熟悉的父母和环境,他的情绪是极不稳定的,表现为大哭大闹。可拐卖者却不会心疼小孩,他只管拐卖和交易。
透过现象看实质,透过表层看内在。为何拐卖者这么猖獗?是我们国家的法律不够威严,相关法规不够完善,还是社会道德缺失?都不是。归根到底是我们的儿童安全教育还不够完善,相关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学校和家庭对儿童安全教育的意识还不够重视。儿童安全教育工作,既需要多方合作,同时这也是一个持续性的工作,不能今天想到了就和孩子提醒一下,和老师嘱咐一下,而是应该把这件事儿牢记于心,对其给与足够的重视。那么,儿童安全教育工作具体是什么呢?具体由谁来做?
家庭熏陶 父母灌输
儿童是极具学习和模仿天赋的,一个行为习惯良好的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对待危险的举动或者不安全的行为发生时,作为家长应第一时间给孩子以警示,并严肃地表明危险举动发生的后果。比方说,过马路一定要看来往车辆和红绿灯,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收陌生给的任何东西等等。
学校教育 言传身教
进入学校之后,儿童心理会发现一个明显的转变。身边不止有父母,还有老师,同学,还有和家不一样的环境,会接触很多的同学,每个同学的性格也有差别。这里,学校一方面要保证儿童的人身安全,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因为心理安全同样也是安全教育的范畴。对待同学之间的摩擦冲撞要第一时间解决,并做及时的心理辅导工作。
明确法规 高度重视
儿童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之一,应把相关法规明细化,并对触及儿童的违法犯罪行为予以严厉处罚,社会各界应加强对儿童安全教育问题的认知。对待拐卖儿童等恶劣违法犯罪行为,应勇于举报并对警方提供相关证据。坚决不给违法者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