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偏食行为大部分源自遗传

  偏食虽是一种不良的进食习惯,但并非一种疾病。偏食也称挑食,或偏食症,是指儿童对食物品种的偏好,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对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概拒绝。

遗传</a>" width="400" height="300" src="//img.jianke.com/article/201512/20151217094225778.jpg" />

  相关研究发表在8月份的《临床营养学》上。伦敦大学的研究小组对1万名8—11岁的双胞胎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孩子不愿或不敢吃某种食物,有78%的因素源自遗传,另外的22%才是受环境因素影响。

  报告中,研究人员建议,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有偏食的遗传基因而气馁,因为试验与真实环境都证明,偏食可以通过让孩子不断看到新品种的食物而逐渐缓解。父母不应用收买或惩罚的方式强迫孩子,以免造成相反的效果,家长应该用自己的行动告诉孩子,很多食物是好吃而且对身体有益的。

  家长的不良影响,对于某些事物的好恶,往往成为孩子模仿的榜样。据研究资料显示,偏食有一定的家族性,许多少年儿童偏食患儿亲属中偏食的比例高于其他人群,并且少年儿童的偏食可能是模仿父母、兄弟姐妹或养育者的结果,如果养育者本身就偏食,可想而知其子女不偏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

  有些孩子已经出现了对某些食物的偏爱倾向,但是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溺爱和迁就,明知这种偏好是不对的,但生怕孩子饿着,经常给其做或买这些食品,这样子女的偏爱就会被逐渐强化而固定下来,成为不良习惯。

  虽然偏食行为很大程度上父母的遗传基因有关,但后天培养改善也是尤为关键的。当发现孩子挑食、偏食时,家长不要着急,因为不良习惯的纠正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用强迫、惩罚、哄骗等消极的办法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必须要有耐心。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