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盐酱醋糖等调味料,宝宝什么时候吃,吃多少?这是一个新时代爸妈们不了解、易忽视的问题。
专家表示,婴幼儿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于盐、醋、酱油等调料都有不同的需求,遵循其添加“规则”,不仅能保证其发育,还能有效锻炼其味觉发展。否则,将影响宝宝将来的健康。
油盐酱醋
你家宝宝吃对了吗?
今天就跟随小碗一起深入了解一下吧
高盐对于宝宝来讲,是非常危险的
1.因为高盐饮食可使口腔唾液分泌减少,溶菌酶亦相应减少,有利于各种细菌、病毒在上呼吸道留存。
2.餐后由于盐的渗透作用,可杀死上呼吸道的正常寄生菌群,造成菌群失调,导致发病,并能抑制口腔黏膜上皮细胞的繁殖,使其丧失抗病毒能力。
3.高盐饮食还会影响宝宝体内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导致宝宝缺乏微量元素。
4.宝宝的肾脏发育还不健全,不足以渗透过多的盐。如果辅食中加盐过多,就会加重宝宝肾脏的负担,同时增加心脏负担,由此使肾脏和心脏功能受损。
5.而且,从小养成重盐的饮食习惯,长大后不容易纠正,而重盐饮食习惯容易引起高血压等疾病。
根据年龄用盐:
1、婴儿不用盐。
2、6个月内的宝宝,辅食没有必要添加食盐。
3、6—12个月的婴儿食品不要再额外加盐,因为天然食品中存在的盐已经能满足宝宝的需要了,再额外加盐则可能对孩子有害。宝宝的味蕾非常敏感,蔬菜和水果中的天然味道就很鲜美,而这些食物也含有足够的盐。
4、根据最新版参考摄入量,1-3岁的幼儿每天需要700mg钠(相当于1.8g食盐),但通常情况下,也完全可以从食物中获取足够的钠,如奶类、主食、肉类、绿叶蔬菜、水果等,因此宝宝3岁以前应尽量少吃盐。
5、3-6岁的孩子每天大约需要900mg的钠(相当于2.3g食盐),除了食物本身含有的钠,必须通过食盐获取的那部分钠也不多,因此3-6岁宝宝每天吃盐应不超过2g。
6、孩子6岁以后可适当增加盐摄入量,但最好控制在3-5g以内。
给宝宝备餐时,不要以成人自己的口味作为判断咸淡的标准
近期研究表明:成人感到咸味时氯化钠(食盐)的浓度是0.9%,而婴幼儿感到咸味时,其浓度为0.25%,不到成人的1/3。原因在于,人对食盐的敏感度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儿童对食盐的敏感度明显高于成人,若按照成人的口味来放盐,宝宝摄入的盐肯定超标。
吃盐的学问:
1.选对盐
1)自从1996年起,我国立法规定食盐里面必须加入碘。所以,即便是添加其他营养素的盐,同时也都是加碘盐。
2)目前市场上有加入铁、锌、硒的盐和高钾低钠的盐,其中锌盐适合缺锌的宝宝使用,而铁盐适合有轻度贫血或者不吃肉食的宝宝使用。是否适用硒盐则因地区而异,如果不是缺硒地区,而且每天有足够的鱼、肉、蛋、奶等食品,就不用考虑在内。
2.存好盐:
1)盛放盐的容器应该为棕色遮光的瓶或陶瓷并有盖。
2)应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日光直射或吸潮,离开灶台存放以避免高温影响。
3)存放时间不宜过长,随用随买,适时储备。
3.用好盐:
1)炒菜、烧鱼肉和煮汤菜时,不宜过早放盐,宜在食物快熟时放入。
2)不要把盐放在锅内炒,更不要放在油锅里煎炸。
3)使用完毕,要及时盖上储盐罐,避免挥发。
>>>>温馨提示
有的父母知道高盐的害处,给宝宝烹制食品时较少放盐,却疏忽了那些无形的盐,结果造成宝宝摄入食盐过多。比如成人喜欢将咸菜、咸鱼和腊肉做成菜肴,给宝宝一起进食,而这些食物的含盐量普遍较高,只不过看不见而已。咸鸭蛋、辣酱、酱黄瓜、腊肠、肉松、方便面也都是很容易忽略的高盐食品。显而易见,从宝宝的健康大局出发,应尽量将这些食物从孩子的碗碟里撤出。
对于1岁以内的宝宝来说,吃酱油比吃盐好
1、因为酱油是黄豆做的,可以起到补铁的作用。
2、建议选择低盐有机酱油,有的宝宝专用低盐酱油会按年龄分段标明含盐量,符合宝宝生理需要,食用更放心。
3、而且这些酱油一般不含色素,从天然海产品里面提取,是比较健康的。
4、家长需要注意的是,用酱油调味时同样不能以大人的口味为标准,不能多放,刚开始添加时每次1-2滴即可。
从儿童的生理情况来看,胃液的成分和成人基本相同,但胃酸却比成人少。为此,在给宝宝烹调食物时加些醋,有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但要注意的是,6—18个月的宝宝,他们的食物中只需要几滴醋即可,过多的使用,会降低宝宝的味觉敏感度。
醋有以下作用:
1、开胃,增加食欲。吃醋后增加胃酸的浓度,能起到生津开胃,帮助食物消化之功效。特别是夏天,出汗较多,胃酸也相应的减少,而且汗液中还会丢失相当的锌,使食欲减退。如果在烹饪时加些醋,可使胃酸增加浓度,从而增加食欲。
2、提高胃肠道杀菌能力。米醋中含有醋酸,是许多细菌的克星。在肠道传染病流行季节,吃些渍醋酸的汁,不仅开胃健脾,而且还能起到较强的抗菌、杀菌作用。
3、醋可使家禽及水产等动物体内的钙溶解,只有溶解的钙,才能在小肠中吸收。
4、保护维生素C。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C的丰富来源,但维生素C在烹调中极易损失,在烹调中加入几滴醋,就可以减少蔬菜中的维生素C的损失,而且有利于食物中铁的吸收。
糖吃多了会损害宝宝的牙齿,还会降低宝宝对甜味的敏感,而忽略其他的味道,造成厌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因此要从小控制宝宝的糖摄入量,每天进食糖量不超过0.5g。
要防止孩子摄入糖过量,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尽量少吃糖
孩子一般都喜欢吃甜味的东西,各种口味的糖果更是深受喜爱,家长应该严格控制孩子吃糖,包括巧克力。
2.不喝甜味饮料
1)这里的甜味饮料包括可乐、汽水、果汁、乳饮料等各种带甜味的饮料。@营养师顾中一在其微博表示,“饮料”是糖摄入大户,一定要看背后的营养成分表。
2)很多家长认为果汁和乳饮料是健康饮品,事实上这两种饮品的含糖量也是极高的,比如市售纯葡萄汁的含糖量在16%-20%之间,即便按16%来算,一次性纸杯1杯(200克)就含有32克糖,已经超过了22.5克,而市售的一大瓶500毫升装,含量就达到80克之多。而市售的乳酸菌饮料含糖量通常也在15%以上,仅按15%来计算,喝340毫升这种市场上中等规格的乳酸菌饮料,就会摄入51克糖,远远超过了22.5克。
3.少吃烘焙食品
市售的产品不用说,无论是蛋糕、饼干还是其它甜点,含糖量都是很高的(15%-20%),即便是自己动手焙烤,通常配方中的糖也足够多,因此,家长应该严格控制孩子吃烘焙食品的量。
4.家庭调味尽量不加或少加糖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增加风味,很多人喜欢在饮食中加糖,如八宝粥、豆浆、银耳汤、水果茶等,有的家庭做凉拌菜、番茄炒鸡蛋等也都会加糖,在做糖醋类食品时糖更是必不可少。但是在给孩子做东西时要严格控制加糖的量,能不加就不加。
5.少吃“糊糊”类产品
市面上各种营养麦片、营养米糊产品众多,这类产品的共同点就是含糖量高,因此应少给孩子吃这类食品。对于给婴儿添加的辅食米糊,应该买婴儿专用辅食产品,并尽量选择没有添加糖的产品。
儿童过量食用味精或含谷氨酸钠的食物,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
1、味精所含的谷氨酸钠在消化过程中能分解出谷氨酸,后者在脑组织中可以变成氨基丁酸。大脑生成的过多的氨基丁酸将会抑制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结果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减少。
2、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人体的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是众所周知的,而甲状腺激素是用来调节血钙和血磷最重要的激素,它有减少钙从尿液中丢失,促进肠道对钙、磷吸收的作用,它的分泌一旦不足,钙、磷就会大量流失,人体的骨骼生长和发育就会受阻。
3、因此宝宝饮食不能放味精,同时应尽量避免鸡精、浓汤宝等现成调味品。餐馆菜肴一般会放较多这类调味品。爸妈尽量少带宝宝外出就餐。
6个月后宝宝就可以可吃植物油
1.宝宝的成长需要脂肪,并且越小的宝宝对脂肪的需求量越大,因为他们需要足够的脂肪提供成长所需的热量。但宝宝6个月以前可以通过纯母乳或配方奶粉摄取的脂肪足够用,因此宝宝6个月内是不用额外加“油”的。
2.专家建议,作为儿童用烹调油,应避免选用含有饱和脂肪酸较高而其他脂溶性维生素含量较低的动物混油,可以选择大豆油、低芥酸菜籽油、玉米油等、葵花籽油等,也可使用橄榄油。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幼儿每日摄入植物油的量为:0.5-1岁为5-10g;1-3岁为20-25g;3岁以上25-30g。
其它调味料如葱、姜、蒜、八角、辣椒等,适当添加可增加食物的香气,改善口感。而且能杀菌,对人体健康有好处。但一定要注意不要添加太多,避免重口味,从小培养宝宝清淡的口感,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可让他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