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有网友询问:为什么隐斜测量的正常值是远距外隐斜小,近距外隐斜大?”
先查看一下隐斜测量的正常值是:远距1±2exo,即3exo~1eso(3棱镜度外隐斜到1棱镜度内隐斜);近距3±3exo,即6exo~0(6棱镜度外隐斜到正位),所以确实是:远距外隐斜小,而近距外隐斜大。
隐斜是什么意思?
融像性聚散能使双眼视轴保持一致,即使患者在张力性聚散情况下有内斜或外斜时,通过提高额外的融像性聚散使其双眼一致,即运功性融像,这种情况称为隐斜视,即在双眼睁开时,在融像聚散的作用下,双眼能保持注视同一物体。患者使用了融像聚散代偿了隐斜视,当此时用某种方式打破融像(如遮盖一眼),双眼就不再保持一致,出现眼位偏斜。可以理解为:隐斜是“自然”状态下双眼视轴的相对位置。
融像能力与隐斜视、斜视
从上述融像与隐斜的描述看,眼位其实是二者的关系的表达,我们用图1来表达融像与眼位的关系。
图1融像与眼位
注意:“融像”是指大脑的功能,不是眼睛的功能。其实测量“正/负融像性聚散”是指大脑对不同隐斜的“纠错、容错”能力,这种能力越强,则对隐斜的容忍性也越好。就是说,可能隐斜很大,但其“正/负融像性聚散”能力很强,那么其症状就不明显,甚至没有症状;如果其“正/负融像性聚散”能力差,则视疲劳症状就会明显了。即使隐斜不大或正常,但如果“正/负融像性聚散”能力很差,说明大脑对隐斜的容忍性很差,则视疲劳症状也明显,这就是融像性聚散减低。——(《视光医生门诊笔记》P137)
为什么隐斜测量的正常值是远距外隐斜小,近距外隐斜大?
理论上看远时,双眼视轴平行,集合需求是0;看近40cm时,集合需求是15△。看近比看远时集合需求大。隐斜是“自然”状态下双眼视轴的相对位置。看近时如打破融像,双眼的相对“自然”位置也会偏向于外,所以,隐斜测量的正常值是远距外隐斜小,近距外隐斜大。只要融像能力是正常的,这些隐斜由融像代偿而无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