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网膜病变、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等在眼科医学里称为“眼底病”,这三个字听着觉得离我们很遥远,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听听爱瑞阳光眼科医院专家怎么说!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多发生于低出生体重、小孕周、长时间吸氧的早产儿,根据病变严重程度可分为1、2、3、4、5期,3期以前的病变,如及时进行激光治疗或冷凝治疗,可中止病变的进展,让患儿视力正常发育。一旦错过了这个“时间窗”,孩子有可能永远陷入无边的黑暗。
建议:足月新生儿出生后48小时至7天,不超过矫正胎龄42周,早产儿出生后4~6周或矫正胎龄达32周,即可进行新生儿眼底筛查。新生儿家长要提高认识,重视早期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由于糖尿病患者血液成分的改变而引起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使视网膜屏障受损。临床表现为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病变表现为出血斑点、硬性渗出等视网膜内微血管异常及黄斑水肿等。广泛缺血会引起视网膜或视盘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有严重的视力障碍。
建议:已经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应该每年进行一次眼底检查,已被诊断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或有中度以上糖尿病的患者,应3个月至半年检查1次,病情严重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应遵医嘱治疗并接受密切随访。
高血压视网膜病变
通过眼底镜我们能看到,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眼底呈现普遍性或局灶性视网膜小动脉缩窄;当疾病进展时,会出现浅层火焰状出血和因视网膜缺血引起的棉絮状斑;晚期则可见视网膜血管渗漏甚至视乳头充血和水肿。
建议:告别“重口味”,高盐饮食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一旦确诊为高血压,患者最好每隔3~6个月检查一次眼底;而且眼底出血,会表现为视力下降、眼前黑影飘动、头痛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出现视力突然丧失。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中老年患者中常见的疾病。其典型的表现是患者突然出现迅速、无痛性的视力下降,严重者视力仅存光感。
建议:三高、血栓患者是眼底病高危人群,除了定期检查眼底,起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沮丧等不良情绪。患者要定期复诊,出现视力突然下降和眼胀痛时要立即就医。
老年黄斑变性
随着年龄的增加,中老年人的黄斑区会出现退变,而黄斑是人眼最敏感的部位,一旦患病就会对视功能造成损害,引起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看东西有黑影等。
建议:中老年人应定期做眼部检查,发现眼部患病应及早治疗,避免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
提醒
应定期做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发现患病及早治疗,避免失明。
当眼部出现不适,如视线中出现蝴蝶斑,视物不清、视物变形、视物有遮挡感时,应及时到正规专业的眼科医院检查,千万不要延误了最佳的诊疗时机,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