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查
(一)外观
脑脊液应视为无色透明水样液体。若为血性或橘红色,则应鉴别是穿刺损伤还是出血性病变。如前后各管颜色依次变清,离心后上清液为无色透明,为穿刺损伤;如前后各管颜色均匀一致,离心后上清液仍为橘红色,为出血性病变。若为浑浊,为细菌感染引起细胞数增多所致。若为黄变,为陈旧性出血、黄疸或椎管阻塞所致蛋白质含量显着增高。当脑脊液蛋白含量极高(多超过10g/L),出现自发性凝固时,称为FR0IN综合征,结核性脑膜炎的脑脊液常呈毛玻璃样改变,放置24小时后可见纤维蛋白薄膜形成。
(二)细胞学
正常脑脊液中仅有少量白细胞,儿童(0~10)x106/L,成人(0~8)x106/L,超过10x106/L为异常。正常脑脊液细胞主要是小淋巴细胞,其次是单核样细胞。脑脊液细胞学检查不但可以准确地进行细胞分类和发现肿瘤细胞,而且可以发现细菌和真菌。国内多采用玻璃管离心法收集脑脊液细胞,经MCG染色后镜检。化脓性脑膜炎呈中性粒细胞反应;病毒性脑膜炎、脑膜炎呈转化型淋巴细胞反应,结核性脑膜炎呈混合性细胞反应;脑寄生虫病以持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蛛网膜下隙出血时可见吞噬细胞反应,根据吞噬细胞中吞噬的物质如红细胞、含铁血黄素、胆红素,可推算出血时间及有无再出血。
(三)生化
1.糖正常含量为2.8~4.2mmol/L(50-75mg%),为血糖的1/2-2/3低于2.24mmol(40mg%)或高于4.5mmol(80mg%)为异常。糖含量明显减少可见于化脓性、结核性和真菌性脑膜炎以及脑膜癌病;糖含量过高可见于糖尿病、下丘脑损伤和静脉注射葡萄糖后;病毒感染时糖含量正常或略高。
2.氯化物正常含量为120~130mmd(700~760dl/L)。细菌性或试验阴性。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如病毒感染时蛋白质轻度增高,结核性脑膜炎时中度增高,化脓性脑膜炎时显着增高。脑瘤、脑出血、脑梗死时蛋白质轻度至中度增高。椎管阻塞时蛋白质极度增高,放出即可自凝,称From综合征。蛋白细胞分离是指脑脊液中蛋白质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多见于格林一巴利综合征、椎管内肿瘤、梗阻性脑积水。
(四)免疫学
1.免疫球蛋白测定正常脑脊液中IgG0.01-0.04/L(1-4mg%),IgA0.001~0.006/L(0.1~0.6mg%),IgM测不到。神经系统免疫性疾病时,
IgG增高。
脑脊液IgG指数=(脑脊液IgG/血清IgG)/(脑脊液白蛋白/人血白蛋白),正常值0.7。如IgG指数:0.7为异常,提示脑脊液异常蛋白质来源于中枢神经的合成,常见于多发性硬化。病变累及脑白质髓鞘时,脑脊液中髓鞘碱性蛋白(MBP)升高,如:8g/L,提示有活动性脱髓鞘病变。
2.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脑膜炎球菌抗体检测有助于流脑的早期诊断;乙型脑炎病毒抗体检测可用于乙脑的早期诊断;麻疹病毒抗体效价测定,有助于囊虫病的诊断。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脑脊液中的癌细胞,有助于癌性脑病的早期诊断,并可鉴定癌细胞的来源。应用密螺旋体抗原,包括梅毒螺旋体停动试验和荧光梅毒螺旋体抗体吸附试验有助于神经梅毒的诊断。
(五)细菌学
将脑脊液离心沉淀物制成薄涂片,经革兰染色后在显微镜下查找病原体。如怀疑为结核菌,用抗酸染色;怀疑为新型隐球菌,用墨汁染色。
(六)其他特殊检查
1.聚合酶链反应(PCR)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其法快速、敏感、特异性高。
2.酶脑脊液中酶活性增高的机制较复杂,酶活性测定虽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一定意义,但缺乏特异性。
3.神经化学物质对脑脊液中儿茶酚胺、血清素、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的测定,有利于了解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与代谢情况及药物疗效。如震颤麻痹时脑脊液中5-羟吲哚醋酸和高香草酸的含量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