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疾病(1)分化为呼吸系统和上消化道

第一节纵隔解剖
 
胚胎发育的第5~6周,纵隔才能分辨出来。胸膜腔由背部隐窝发育而来。横向隔膜形成的膈肌及两侧的胸腹膜把胸腹腔间隔开来。
 
这一时期,原始前肠分化为呼吸系统和上消化道,前肠的腹侧发育为咽、气管树及其内衬上皮、肺泡呼吸性上皮,食管的黏膜上皮则来自前肠背侧,软骨、平滑肌、气管树的弹性组织和食管的肌纤维层来自前肠周围的间质组织,胸腺来源于第3对鳃弓的腹侧,第3鳃弓的前侧发育为甲状旁腺。之后,胸腺离开咽喉部降至前上纵隔,甲状旁腺保留在甲状腺的附近。然而,甲状旁腺也可能与胸腺紧密结合在一起进入纵隔。交感神经节、副交感神经节、肋间神经、神经鞘则由神经嵴发育而来。纵隔是两侧纵隔胸膜之间、胸骨之后、胸部脊椎之前的一个腔隙,下为膈肌,上与颈部相通。为了便于放射学和临床诊断,常将纵隔划分为若干区,即在胸部侧位片上,在胸骨角和第4、5椎间隙之间连一虚线,此线之上为上纵隔,其下为下纵隔。下纵隔以心包为界,又进一步分为3个区,即前、中、后纵隔。上纵隔含有上段气管和食管、胸腺、主动脉弓及其分支。前纵隔则含有胸腺、脂肪、淋巴和疏松结缔组织。中纵隔是心包和心脏占据的地方,另有主动脉弓、气管分叉、主支气管和支气管旁淋巴结。后纵隔内含有食管、降主动脉、交感神经和周围神经。由于上纵隔的病变常常延伸到前纵隔或后纵隔,因此将纵隔划成前上、中和后纵隔3个区更为实用。

第二节纵隔原发肿瘤
 
纵隔实际上是一间隙,前为胸骨,后为胸椎(包括两侧脊柱旁肋脊区),两侧为纵隔胸膜,上连颈部,下止膈肌。纵隔内有心脏、大血管、食管、气管、神经、胸腺、胸导管、丰富的淋巴组织和结缔脂肪组织。为了便于标明病变在纵隔内的部位,可将纵隔划分为若干部分。简单的划区法是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下缘的水平连线为界,把纵隔分成上、下两部。近年来将含有很多重要器官的纵隔间隙,称为“内脏器官纵隔”(以往称中纵隔);在气管、心包前面的间隙为前纵隔;在气管、心包后方的(包括食管和脊柱旁纵隔)称后纵隔。临床上常将此两种划区综合来定病变部位。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胸外科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