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生命线
营养支持对食管癌放疗具有重要意义。就诊时,患者大都会出现吞咽困难,进食哽噎,进食后疼痛等状况,只能吃流质食物。然后是放疗开始后2周之内,一般是放疗5-10次左右,食管病灶及附近受照射区域会出现一个急性水肿的时期,肿物体积因水肿而增大,进食更加困难,原有的进食量会明显减少。随着放疗的继续,接着进入放射性食管炎期,食管病灶处以及周边正常的食管组织黏膜完全的破溃了,射线直接对食管的肌层进一步电离破坏,造成辐射损伤,患者一般会在进食后出现甚至非进食时出现明显的疼痛,严重者需要使用抗生素激素和麻醉类药物去缓解疼痛。
所以,在放疗前植入营养管,保证营养通路,就会最大限度的避免出现因狭窄、水肿、疼痛而引起的无法进食,来维持人体生存所必需的营养。所以说这是一条保障生命线。
02
减少刺激
发生了肿瘤的食管,其平滑肌弹性和收缩功能都受到了影响,甚至丧失。尤其是当射线进一步刺激病灶处引起水肿时,会更进一步加重这种情况。受射线照射后,病灶处及附近的黏膜都已发生破溃,食物的残渣容易滞留和吸附在此处,形成慢性炎症反应,阻碍和延迟了食管黏膜的修复。这种情况在临床中会导致穿孔风险的增加,即我们常说的食管瘘,严重者可发生吸入性肺炎、纵隔炎、大出血等危及生命。
植入营养管后,食物不直接经过病灶,起到了旷置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穿孔的发生。
03
要素饮食
我们已经知道营养支持对放疗的意义至关重要。如果没有搞好营养这个环节,食管癌的治疗就会受很大的影响。比如营养状态差,会出现贫血,放疗效果就会变差;患者变瘦了,肌肉组织都萎缩了,在放疗中会影响体位固定,会出现摆位误差,甚至照射不准;营养差的病人,免疫力差,会出现白细胞血小板掉落,发热和肺部感染,虚弱的没有力气去放疗等等,这些都会导致放疗推迟、中止或直接结束,极大地影响了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