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做心脏支架、心脏搭桥就只能等死?
1不做支架就是等死?太荒谬了
有一些广告经常会刊登“高血压不吃药,冠心病不开刀”,我觉得高血压的大多数患者应该吃药,而冠心病患者不要盲目地去做支架。
“今天大家都非常迷信支架,崇拜搭桥。它对急性心肌梗死非常有效,但根据现在的统计资料,一半的支架都不靠谱。”胡大一教授在第23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在稳定的情况下,我作为心脏科大夫,不建议做支架。”
不能做支架、不能做搭桥就只能等死?这实在是太荒谬了,我在没有支架、没有搭桥的年代做了30年医生,很多老年人活得好好的。
原因何在?把药吃好,把生活方式调理好,睡好、心情愉快,在家属帮助下,病人心里有底,就会活得很好。
2维生素应该从食物中获取,而不是靠胶囊药片
中国老百姓买维生素的积极性特别高。实际上最近20年做了大量研究,没有任何证据说明吃维生素E能减少心肌梗死或预防冠心病、脑血管病。
并不是说绝对不能吃维生素E,但维生素应该更多地从丰富多样的食物中摄取,从多种蔬菜水果、五谷杂粮中摄取天然的维生素,而不是靠胶囊、药片。
310个心血管病9个可以预防
每10个心肌梗死有9个可以被预测,而6个心肌梗死,5个可以预防。预防好心血管疾病,我们可以多活10年。
预防心血管疾病要:
●坚持适当运动:走路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
●戒烟限酒:吸烟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比不吸烟者高2-3倍。
●控制体重:肥胖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的2.3倍。
●合理饮食:饮食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明显相关。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高血压患者患冠心病比正常人高2倍;血清胆固醇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糖尿病并发冠心病者高达70%以上,约80%的糖尿病患者死于心血管并发症。
●良好的心态: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法宝”。
440%的高血压和盐有关
40%的高血压和盐有关。让很多重口味的人少吃盐可不容易,盐和油先减20%,这样比较容易减下来。
此外,饭吃七八分饱就行,这个量可以这样掌握:到饭点有适度饥饿感,有食欲。
每天喝水不少于1200毫升,相当于两瓶矿泉水。血压高要多吃蔬菜,蔬菜中的钾能降压。
5高血压:有效不更方
高血压要早发现、早吃药、早控制。不一定追求最新、最贵的药,长期在市场上存在的药可能更站得住脚,而且不要频繁换药。因为长效降压药起效慢,有的药要7天甚至4-6周才能看到效果。
还有些人担心自己这种药已经吃了十几年了,会不会耐药,或者有副作用?其实一般来说药的副作用多数在用药1个月内就出现了。
如果吃了10年都没什么事,效果都很好,那么可以继续吃下去,吃降压药讲究效不更方——只要有效,就别换药。
6人为什么活得不愉快?老是横着比
人为什么活得不愉快?老是横着比,比谁官大、比谁钱多。横着比会越比越郁闷,其实活好自己、做好自己是最好的。
每个人都是一个人生过程,横着比是跟别人较劲。为何和自己过不去?最后伤害的还是自己,心情又不好。我们要健康愉快地活着,抓紧时间干正确的事。
7得了病,也得享受生活
得了病以后一定要学会康复,能够重新享受生活,带着支架人生一样很美好。但如果没有康复,肯定好不了。第一是容易复发,容易出事,第二是患者心里没底,不敢旅游、不敢享受生活,也不敢恢复工作,生活质量很差。
8再好的治疗,也别忘了运动
现在我们有了支架、搭桥、药品,可大家都把运动忘了,很多医生不懂如何教患者运动,也没有亲身经历过运动康复。
预防骨质疏松最重要的就是阳光行走。不过不要爬楼梯,因为爬好了心脏,爬坏了关节。走路对关节损伤不大,对心脏、肌肉都更安全。
很多人都知道每天去公园溜达一圈,这强度不达标。锻炼要以微微出汗,有点喘但能说出一句完整的话来为好。
心脏搭桥之前,患者的桥血管竟然不够!
入院时情况很糟糕——冠脉造影结果显示,三支(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左冠状动脉回旋支)病变且比较严重,须做心脏冠脉搭桥手术,需要一次性搭三根!
而且,患者合并急性心梗,心梗期内由于心脏代偿收缩,心腔扩大,导致心脏两尖瓣关闭不全,重度返流。入院时,他心脏的射血分数不高,心功能差。
年纪比较大+心功能差+瓣膜反流,这无疑是一个评分很低的心脏搭桥手术。
这还不是最棘手的问题。
业内人士都知道,常规的心脏搭桥手术,桥血管一端连接在主动脉上,另一端跨过狭窄部位,搭到心脏健康的血管上,这样才可以达成搭桥效果,实现正常血供。可是这位患者,术前检查时,我们寻遍周身,竟然找不到合适的桥血管!
好吧,我们先科普一下哪些血管可以用做冠脉搭桥术的桥血管?
理想的血管桥材料,它应当具备以下特点:
①自身血管,容易获取,对被取部位的结构和功能不产生明显影响;②有足够的长度,足以达到冠状动脉靶血管;③血管内径2-3mm,其直径与冠状动脉直径之比为1-2:1;④血管壁厚度<1mm;⑤不易发生痉挛;⑥最好是带蒂血管,只需行一个远端吻合;⑦自身有一定的压力承受能力,不易在术后出现纤维化、钙化和粥样硬化;⑧能保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
冠脉搭桥术桥血管的类型:
1乳内动脉(IMA)
通常作为左前降支搭桥的第一选择,因其口径、长度与冠状动脉前降支相适宜,且有良好的长期通畅率和低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20年通畅率可达90%以上。
2大隐静脉
大隐静脉是最早用于冠脉搭桥术的血管,取一段自体大隐静脉将静脉近心端和远心端分别与狭窄段远端的冠状动脉分支和升主动脉做端侧吻合。
优点:取材方便,长度适中,可吻合任何靶血管;
不足:通畅率较动脉桥低,1年通畅率约90%,10年通畅率约50%。
如果患者自身有较严重的静脉曲张,此选择自动排除。
3胃网膜右动脉(RGEA)
胃网膜右动脉通常用于后降支搭桥术,应用不多,10年通畅率约80%。
如果患者有胃溃疡等胃病,易出现胃部的并发症。
4桡动脉(RA)
近年来桡动脉(RA)成为一种有发展潜力的动脉移植物,其平均长度为20.5厘米,足够任何冠脉分支的移植,与不采用桡动脉(RA)做为移植物的患者相比,采用RA的患者不但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没有增加,而且生存率显著提高。这表明RA是一种安全有价值的动脉移植物,特别适用于行二次冠脉搭桥手术的病人。
这种血管的弱点在于容易挛缩,术后病人可能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国内国外已有相关病例报道),所以不大敢轻易用。取桡动脉之前,需要进行实验评估其通畅程度。
5其他动脉
基于乳内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动脉优秀的长期效果,其他动脉也被用作冠脉搭桥术。这类血管包括腹壁下动脉(IEA)、脾动脉、肩胛下动脉、肠系膜动脉、旋股动脉降支和尺动脉。此外,肋间动脉也被提出作为移植物,但实际应用比较少。
科普完,回到这个患者的问题,他情况怎么样呢?
年龄超过70+双下肢大隐静脉严重曲张(3年前已经剥掉,没有大隐静脉了)+长期胃溃疡+桡动脉、小隐静脉评分低……每一个选项都被排除,常规的桥血管都不能取!
那这个病人怎么办,没有桥,怎么搭?
首先,围手术期我们对病人进行强心利尿处理,静养,急性心梗过了,心脏逐渐缩小,射血分数得到很大提升,两尖瓣返流从重度变为轻度,避免了手术中换瓣膜或瓣膜成形的处理。
各种方案都排除后,我们最后想到了头静脉,能不能用?
我们请到血管外科,通过静脉B超对病人双侧头静脉进行测量,发现其平均直径、管壁厚薄及血流流速都和大隐静脉差不多,这应该是我们最后的选择。
手术中,我们对患者进行双侧头静脉剥离。他是左撇子,于是我们剥了左侧头静脉全段,剥了右侧的上支,加起来全长在30cm左右,再加上一段乳内动脉,应该够用了。
三段桥血管,分别跟病人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进行吻合。
最后,病人手术成功,顺利出院。
当然,美中不足的是,我们在手术中发现,患者头静脉的粗细直径和大隐静脉差不多,但管壁比大隐静脉略薄,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观察。
但是,这无疑已经是我们能够做到的最优选择了。
如果您有任何健康方面的疑问请添加微信公众号:健客健康咨询,健客健康咨询为各位朋友提供全面专业的疾病咨询和健康资讯,健客健康咨询真诚为您服务。健客宗旨:让每一个人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