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种常见病禁止输液

  国内很多医院都有人满为患的输液大厅,好多中国人都得了“输液病”,迷信输液的疗效,又不知其危害。有专家调查发现,有95%的人不知道滥用输液及不安全注射的危害。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曾表示,输液的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泛滥等问题都需要通过公立医院改革和其他医改措施来改善。除了安徽卫计委发布的清单,已有医院进行了更大幅度的探索。

 

  浙江邵逸夫医院:“需要医生坚守底线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科普”

  自20年前建院起,浙大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就没有设置门诊输液室,这在人们习惯于“打点滴”的当时算得上另类。普外科、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朱越锋,还能回忆起自己2002年刚进入邵逸夫医院工作时的不适应。“之前在其他医院都有大量的输液病人,到这儿就不能输液了。”坐诊时,朱越锋常常要费很多口舌说服患者无需挂盐水。“比如血栓性静脉炎,是一种无菌性炎症,往往患者在当地医院输了抗生素没有好转才到我这儿,得劝他们外用药和口服药就够了。”

  若急诊病人根据具体病情确实需要输液,医生要填申请单,不符合指征的单子会被退回来。抗生素的使用也非常严格,要填写使用原因、是否做药敏等。临床药师定期审核申请单,有不符合指征用药的会被通报批评。

  曾在德国接受血管外科专科医生培训的朱越锋,对德国的术后输液量大为惊讶,“常常一整个病区都赶不上我们国内医院一个病房的输液量!”因为德国严格遵循“能口服就不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静脉用药”,患者也不会要求医生为自己输液。

  在朱越锋看来,国人医疗知识匮乏,普遍认为输液“好得快”,忽略了过敏反应、抗生素滥用等危害,需要医生坚守底线的同时对患者进行科普。“这么多年下来,患者口口相传都知道邵逸夫医院是不挂盐水的,要求输液的患者也减少了。”

  北京航空总医院:“即使会流失一些病人,也要做下去”

  在北京,也有医院效仿邵逸夫医院,取消了门诊输液建制。今年3月16日起,航空总医院一层70多平方米的输液室正式关闭,未来有望改建为急诊留观室。二层150多平方米的输液室已摆上了各种康复器械,成了“康复医学科”。而在此之前,这两个能容纳300多人的输液室,每天都坐得满满当当。

  “国外的输液相当于一个小手术,一般用于抢救,控制得特别严,在中国就太随意了。”航空总医院医务部部长江龙来介绍,取消门诊输液一是缘于去年十月底卫计委提出的合理用药要求,二是此前江苏有医院因为输液反应连续死了两个人。“我们也出现过输液反应,好在没有死过人。但如果这么一直下去,(死人)是迟早的事儿。中国每年因为输液不良反应死亡的有二十多万人,每一条都是鲜活的生命啊!”

  取消门诊输液由院长高国兰主抓,医务部具体落实,前后筹备了五个多月。包括在医生中推广学习“安全合理用药十大原则”;电子宣传屏滚动宣讲合理用药知识;咨询台及每位医生诊室,都摆有蓝色的合理用药宣传单,供患者取阅……

  然而,新政实行后患者的投诉还是汹涌而至,压力最大的是设在一层的患者诉求中心。“一天能有五六起,周围社区老人比较多,有输液的习惯,想保养、疏通一下血管。”工作人员范霞指指身边的小沙发,“直接找上门来,怒气冲冲的,‘别的医院没有这个说法啊,人家怎么就能输呢?’就不理解。”

  江龙来的压力也很大,谁都搞不定的投诉只能报到他这个医务部部长这儿。他处理了十多起“难缠”的投诉,一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人拍着桌子发火,“我什么没见过!我都能直接找中央首长!”江龙来笑眯眯地劝,“那你更要保证健康啊,只有健康的身体才能去找中央首长……”

  由于急诊输液没有取消,也有医生做不通工作,给患者“支招”,让病人去挂急诊号输液。“后来我们发现,哎,怎么急诊量突然多起来了?就查病人是谁转过来的,没有急诊情况还要按门诊处理,不能开输液。”而当有些医生违反规定,被追究责任时辩解“患者非要我开”,江龙来会不留情面地问,他是医生还是你是医生啊?往往说得对方无地自容。

  种种矛盾下,管理层开始有不同议论。“我们说不然算了吧,大家都不满意,还影响医院收入,何苦呢?是高院长坚持,即使会流失一些病人,也要做下去。”

  江龙来坦言,没取消门诊输液前,医生确实开了很多不必要的输液。“可能存在利益问题,从医生的角度也要规范一下。”更多时候是病人着急,“发烧感冒,你要等它七天,但大家等不了。我们什么都急,挤地铁急,开车也急,整个社会都有一种急躁的心态。”

  经过不懈的坚持,差不多从两个月前开始,报到江龙来这里的投诉基本没有了。“跟老百姓好好说,大家还是能明白的。重要的是怎么把健康教育工作做好,而不是光发一个通知。”

  患者:“医生给开的,能不用吗?”

  正说:“该不该输应由医生决定”

  张海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输液和抗生素滥用并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感染(炎症)确实需要治疗,当然不一定非要选择输液,有些可以肌肉注射,有些可以口服,有些也可以局部应用抗生素。输液的不良反应要多于肌肉注射和口服,且比较凶险,尤其是中药制剂,会有一些颗粒杂质,直接输入血管内,容易引起过敏反应。我曾参加鉴定两例很年轻的病人,输的都是中药制剂,输了不一会儿人就不行了。我是坚决反对乱输液,尤其是乱输中药的。

  我认为停掉门诊输液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该输液的病情要么去急诊,要么去住院,门诊应当像国外一样不输液。但因为条件和国情所限,有些应该住院的,病房没有地方;有些应该去急诊的,急诊也没有地方,为了给病人提供一些方便,就只能在门诊这里输。一般医院的门诊输液室里只有护士,真要出了不良反应,找医生都不好找。除非旁边就有诊室,随时能拉过来大夫,可好多医院的输液室和诊室、急诊离着好远呢,送病人去输液室输液,医生心里也捏着一把汗啊!如果我们的住院、急诊能够容纳所有应当住院和急诊的患者,停掉门诊输液我是完全赞同的。

  安徽的53种不输液疾病清单又“进”了一步,不是说门诊不可以输,只是规定了这53类疾病一般情况下不建议输。老百姓一看,这个病不需要输,医生开的时候他会提出来。另外医院和卫生监督部门也会去查,这样医生也不敢乱开了,可以规范很多。

  但归根结底,该不该输液应当由医生来决定。比如“体温38℃以下的急性支气管炎”,绝大多数人确实不需要输液。但如果是严重的糖尿病人,或者是年龄很大的病人,或者是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刚开始他的体温反应不上去,血常规的白细胞总数和分类可能也反应不上去。若是拖到后期反应上去了再输液,治疗就很棘手,甚至不治身亡。病人如果不懂,会认为我不需要输液,是不是医生非要让我输?医生也会担心,本来应该输液却怕上级批评而不敢输液,有可能延误治疗而引发医患纠纷……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我认为这53种疾病绝大部分确实不需要输液。

  因此,要预防医生的处方权被行政干预变“歪”。上边卫生行政部门的专家如果墨守成规地下来检查,只要查出不合文件规定的就机械地处罚医生,这就会麻烦了。对这样一个指导性的意见,医生、患者、领导都要理性对待。
  输液的风险远高于打针、吃药,其是最不安全的给药方式,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更快、更严重,常输液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