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月25日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以及4月24日至30日由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免疫周即将到来之际,为了提高公众对疫苗接种的认知,引导家长及时有效地为孩子的健康筑起坚实的防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的“接种疫苗保障健康”——2014年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主题宣传活动暨学术研讨会议在京召开!
国家卫生计生委宣传司宋树立副司长、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卫生部新闻宣传中心)李长宁主任、国家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免疫规划管理处李全乐处长、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陈义勤副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科学家曾光教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等领导和专家,以及来自全国各省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代表共1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参加本次活动的领导、专家学者、公众代表共聚一堂,就儿童预防接种工作开展互动与交流。本次活动通过主管领导的政策宣讲,专家学者的权威报告,以及公众代表对预防接种工作的亲身体验和感受,对我国预防接种政策和计划免疫管理取得的成就进行展示,让公众了解预防接种的公共卫生服务内容,更好地开展预防接种工作。
申昆玲教授为本次会议进行了题为《疫苗可预防疾病的疾病负担》的专题报告。她在报告中指出:在我国,五岁以下儿童是肺炎死亡的高峰人群,而肺炎链球菌正是我国儿童肺炎和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感染不仅导致肺炎,还可导致鼻窦炎、中耳炎、脑膜炎、菌血症和等疾病。肺炎链球菌脑膜炎病死率可达50%。同时,肺炎链球菌疾病还可能导致耳聋、瘫痪、智力低下等严重后遗症,婴儿自身免疫力在出生后3至5月龄处于最低水平,因此在婴幼儿出生后百天左右,更需及时和全程接种疫苗,以给宝宝最及时和全面的保护!
曾光教授在题为《疫苗研究新进展》的专题报告中特别强调:在全球疫苗可预防疾病中,肺炎球菌疾病是导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首位原因。另外调查发现,婴儿常规接种七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对成年人也有明确的间接保护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已将肺炎链球菌疾病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并建议全球各国应将肺炎球菌结合疫苗纳入本国的儿童免疫规划。根据我国目前的儿童免疫规划程序,满3月龄的宝宝就可以接种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李全乐处长在访谈中指出:预防接种是历史上最有效、最经济的健康干预措施之一,为改善人类健康做出巨大贡献。我国从建国之初就开始为国民接种疫苗,在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实施计划免疫,2007年国家免疫规划由“5苗防7病增加到14苗防15病”,2009年深化医改以来,免疫规划工作不断加强,服务体系日臻完善,成绩显著。体现在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法规、规范不断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免疫规划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疾病控制成效显著等多个方面。目前,我国疫苗分一类和二类疫苗,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的疫苗,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自愿受种的疫苗。二类疫苗作为一类疫苗的补充,所预防的传染性疾病和感染性疾病,在我国疾病负担中仍占有较大比例,不管是一类疫苗还是二类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疫苗。
宋树立副司长在访谈中表示:公众对于预防接种工作认识的提高,与面向公众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密不可分。因此,应该充分调动专业机构和媒体的力量。专业机构应该畅通与公众的信息沟通渠道,及时主动的处置和回应社会热点问题,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大众传播的专家队伍。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的工作,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信心,保护公众健康权益。
陈义勤副理事长在会上发出倡议:预防接种工作是一项覆盖面大、涉及人群广、时间跨度长的艰苦工作,加之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预防接种――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项目的均等化服务的重要课题,希望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努力做到:关注儿童预防接种工作,了解免疫规划管理政策,积极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工作;积极参与预防接种的健康教育宣教工作,自愿做预防接种宣传员,广泛传播预防接种知识;号召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奉献爱心,配合卫生计生委及各级卫生主管部门做好预防接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