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取消低价药的最高零售限价,相信很多民众会做出这样的解读:低价药要涨价了,看病更贵了。而政府对此的解读,却是低价药取消了最高限价,虽然可能价格会比以前高一点,但是不会出现廉价药无处可买,看病只能用高价药的情况,对于老百姓而言,最终看病会便宜点。
政府制定政策的初衷必然是为了解决看病贵的问题,但随后的发展到底是按照官方还是民间推测进行,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毕竟,再合理的政策解读都只能说是一种推测,而非事实。近来,有关医改的一系列政策,都意图将医疗体制一步步地从体制内推向市场。从民营医院自主定价,到低价药进入市场,一系列进入深水区的医改,正在尝试让市场来调解医疗问题。
但对于已经对医改屡次失望的公众来说,只要当看病的价格真正降低时,才会对政策再次信任,继而会对医改的道路充满希望。如今医改政策面对的是渐渐对医疗体制失去信任的公众,若要博回这种信任,相关部门不能只指望通过解读政策,强制让公众信任。推入市场后的医疗体制,既要完全发挥市场对其的调解作用,也需要政府部门进行一定的宏观调节。
在市场和政府的双层调控下,药价如果能呈理想的下降趋势,让公众对医疗入市不再抱有价格“只涨不跌”的观念,必定赢得赞声一片。如若不然,失败的就不仅仅是取消限价的政策,还有公众对医改入市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