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点沙龙:段涛院长认为,未来两年很多诊所将倒闭

3月末,健康点在上海举办了以“妇幼诊所运营之道”为主题的2018年首次读者见面分享会。在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看来,被资本热捧的诊所其实存在很多“坑”。比如医生资源短缺,开连锁诊所也不一定就能降低运营成本,网红医生同样存在获客难题。而不少连锁诊所始终找不到合适的盈利模式,最终很可能以倒闭收场。

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

3月末的上海,健康点第一期读者分享沙龙如期举行。平日里读者们都是线上“亲密”互动,这次终于有机会“一睹真容”,现场大家相谈甚欢,好不热闹。本期分享沙龙以"妇儿诊所运营之道"为主题,聚焦于近两年大热的妇儿诊所投资运营现状和困境。

沙龙过程中,健康点记者郑琪梳理了近三年来诊所领域的投融资情况,并对主流诊所模式进行了分析。同时,极橙齿科创始人及首席执行官塔尔盖、道彤投资合伙人邹国文分别从创业者和投资人的角度分析了当前诊所投资运营中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春田医管创始人段涛则在沙龙上对当前的"诊所热"泼了一盆冷水,给入局诊所的朋友们点出了几个难题。

“2017年新增诊所1.3万家,新增医院2000家,而包含我在内连带赤脚医生中国有200多万不到300万的医生,能走出公立体系的不到1%。”段涛表示,“今年诊所扩张速度会更快,医生将会更缺。”

实际上,医生资源短缺是诊所运营的一大瓶颈。

段涛判断,两年之内,很多诊所都将由于缺少医生而倒闭。他同时认为,按照目前很多诊所的商业逻辑,其很难找到盈利点。

诊所是门好“生意”吗?

段涛在论坛上一连三问“诊所是个好的商业模式吗?”,问题直指诊所最痛点的问题——盈利。

段涛从金融投资的角度针对诊所投资运营算了一笔账。以上海为例,诊所牌照需要分管副区长级别领导审批同意,非常难拿。500-600平米中高端诊所连带租金、装修等成本平均需要500万~600万元,而雇佣员工维持运营则还要准备500万~600万元,合计一间诊所至少需要投入1000万元。

而上海一间运营比较不错的诊所,挂号费、诊费、药费一切计入在内的客单价一般不会超过1000~1500元,一间诊所一年营业收入大概在1000万~1500万元,去除成本的净利润大约为100万~200万元,相当于每间诊所利润率在1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在自身的诊疗业务之外,不少诊所更重视其作为入口带来的商业价值。

段涛说道,很多诊所投资运营强调其商业模式并不在诊所本身,而是诊所作为入口之后的如转诊医院、药品供应链等生意所带来的商业价值。但他表示,像凤凰UCC这样的依附于大集团的诊所确实有转诊医院及药品供应链等“后面”的想像空间,但并非所有的诊所都能说清“后面”生意的逻辑,市场中也没有那么多医院承接诊所转诊的病人,因此“后面生意”不能作为诊所不盈利的理由。

段涛分析说,以目前诊所的利润率水平是很难吸引到A股市场愿意给20~40倍数溢价的投资者,吸引港股市场给到80倍到100倍溢价的投资者就更加困难。但不少资本似乎并不在意这些“退出”问题,对投资诊所的热度不减。妇儿诊所尤其被不少资本青睐。

段涛认为,当下出现“妇儿诊所热”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投资门槛低,二是消费升级风口出现。

段涛表示,医院投资是一个“重资产”且投资回收期长的领域,而诊所则不然。此前,健康点曾经报道过,盈利周期较短且投资额较低的康复医院通常的投资额都在亿元量级,且回收周期5年,最快也要3年。相较而言,诊所的投资门槛较低,通常在千万元内,且运营的专业性要求没有医院高,资金回收期相对较短,资本青睐不难理解。

其次,段涛强调妇儿诊所数量之所以增长迅速,很大原因在于消费升级概念的兴起。消费升级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体验经济,而体验经济在消费升级中体现得最明显的就是教育和医疗这两个民生领域,而妇儿医疗的消费属性远远大于医疗属性。

但妇儿领域由于全面二孩政策推行带来的“消费红利”似乎在逐渐消失。根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公布的数据,2017年出生人口数量分别为1723万人,相较于2016年新出生人口减少了43万,“二孩政策”所带来的新增人口刺激正在逐渐消退。

段涛则表示,全面二孩政策放开本身对于妇儿诊所运营即也是一把“双刃剑”,坏事是“全面二孩政策”所带来的新生儿红利会在近两年时间内耗尽,好事是中国中产阶级数量的增加会持续支撑消费升级的概念,妇儿诊所投资运营仍然存在机会。

连锁诊所不一定会降低运营成本

很多诊所都希望能做成连锁模式,大家对于开连锁诊所几乎给出了一致的理由,那就是降低运营成本。对此,段涛提出两点疑问:诊所连锁复制能不能降低成本?能不能提高效率?

现阶段连锁诊所有两种模式,即同城连锁和异地连锁。区域内建立同城连锁诊所比较容易,具有代表性的诊所有成都的吕医生连锁诊所及正广兴连锁诊所,但这种诊所很难符合资本预期,区域内的市场空间有限,异地扩张则面临多种障碍。另一种异地连锁虽然符合资本扩张的预期,但异地所产生的成本问题难以解决。段涛提到,医生跨区域流动,团队的异地管理会使得连锁诊所的医生成本、管理成本、IT系统成本都会明显上浮。

“除非连锁诊所的管理团队具有超高的控制力,并且诊所模块化做得非常好,能够保证提供均质化的连锁医疗服务,否则异地连锁只会产生更多管理上的困难,使得效益变成负担。”

异地连锁的困难在比较成功的连锁品牌如爱尔眼科处也得到了印证。浩悦资本举办的研讨会上,爱尔眼科董秘吴士君表示,风险防控与人才培养非常重要,爱尔眼科在2013年实现连锁化爆发前做了大量工作,包括搭建了异地教学的平台及加强管理体系建设等。

但连锁集团强森社区诊所的CEO何海洋则表示,诊所异地扩张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能够做好标准化,很多问题都能够得到解决。何海洋认为,要跨区域连锁发展或者是快速复制需要做好几个标准。

首先是诊所的店面要标准化;第二,医疗服务要实现产品化、标准化;第三,所有的管理及服务都要IT化,何海洋认为这是连锁管理的核心,利用IT手段实现智能管控药占比。其他诸如质量控制标准化,甚至医患互动标准化,包括管理手段标准化等。据了解,今年强森社区诊所或将扩张至45家。

而无论是单体诊所还是连锁诊所,品牌建立都是一大挑战。段涛表示,即便是品牌比较成熟的公立医院想实现“同城连锁化”建立新院区都面临相当大的困难。他提到,前几年上海推行“5+3+1”模式,包括5家三甲公立医院在郊区开了新的公立医院,3家区中心医院升级以及1家医院迁建。这些医院具备很好的品牌和专家资源,理论上应该很快就能够盈利,但是这些医院中很多到现在为止每月的亏损都在1000多万元,诊所相较这些老牌三甲医院品牌实力更弱,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大。

线上导流到线下诊所不靠谱

“线上打造IP,再从线上向线下导流”是目前诊所的一种运营思路,包括微医等线上互联网问诊平台都在尝试线下布局诊所、医院等实体设施。但段涛认为线上的流量导流到诊所形成客源本身是一个“伪命题”。

段涛表示,“粉丝经济”带来的流量导流相当有限,通常的转化率在千分之三到五,加深运营和宣传可以达到百分之一。如果落地到实体诊所服务上,转化率会更低。“几十万的粉丝看起来很多,但将范围限制在诊所附近3~5公里范围内,并且具备有支付能力,筛选下来的客流相当有限,基本开业第一天就被消化光了。”

段涛认为,线上的运营及流量更多的是为诊所品牌创造价值,而实际业务上的帮助则不大,诊所要想在周边获客,更多还是要回归到医疗服务质量上。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