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堂 | 中医治鼻炎,三大妙招,内外兼治鼻炎!
导读:有的患者被诊断为“慢性鼻炎”,不少医院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其实可以使用中医方法来治疗,不仅操作简单,且费用也少。如果手术治疗,很可能会引发“空鼻症”,这样的话就无力回天了。今天蒋庆祥老中医就与大家一起学习下中医是怎么来防治鼻炎的,分享给亲人好友~~~
慢性鼻炎,春季是高发期,主要影响人的呼吸系统,典型表现就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很多人认为慢性鼻炎是由于过敏所引起的,而中医主要从内因和个人体质考虑。蒋庆祥老中医认为,之所有表现出的这种鼻子痒、眼睛痒、喉咙痒等症状,都是人体受了风、寒邪。
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
——《黄帝内经》
如果你流的是黄的、浓稠的鼻涕,那就不是寒邪。所以,蒋庆祥老中医认为,慢性鼻炎是因为冬日闭藏不当,受了风邪和寒邪,淤积在体内所致。当我们人体阳气生发时(这种生发包括外界阳气生发的引诱和内在阳气生发的鼓舞),阳气试图把身体里面的风邪和寒邪驱逐到体外。所以慢性鼻炎患者大都会出现脓鼻涕,我们把这种现象看做正气驱逐邪气的一种表现,就像人感冒会出现发烧一样,不应该去遏制它,反而应该去帮助它把风寒驱逐出体外,这样过敏才能从根本上解除。
但鼻涕也属于人体津液的范畴,若是经常流脓鼻涕就是我们中医所讲的“脑漏”,会耗散我们人体的脑髓精气,导致患者出现无法持久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疲乏、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此时在治疗上就该填精益髓,滋补肾气了。
鼻炎既然是寒性所致,蒋庆祥老中医认为,我们就该从外寒入手治疗鼻炎。鼻炎,看起来是局部问题,轻者表现在胃脘部的痞结,是脾胃的运化升降失衡。重者,就有在肚脐四周的痞结,是肺、脾、肝、肾己为寒所困。肾不能为肝提供能量,以至于脾胃不能运化生清,上达脑窍。若腹诊,手指指腹会感受到小腹寒凉。鼻腔有炎症,口腔或许有口臭,胃部或许喜冷饮,这些都是郁而生热,是假热;小腹的寒凉却是真实,乃一派上热下寒的格局。
《难经·四十九难》:“形寒饮冷则伤肺”从对付外寒入手治鼻炎,首先从饮食上就是忌寒冷冰凉之食。很多人喜欢喝冷饮,喝冷饮首先会使你的胃丧失知觉,这样人就会不知饥饱,长此下去,人就会得肥胖症;另外喝冷饮就相当于把寒气放入体内,使胃变成一个冰水袋,胃的寒气会通过食管影响你的气管、肺,导致呼吸系统的气血循环功能衰退,出现阳气不足,阴寒内盛的局面,就会使大量寒痰、痰饮蓄积在体内,留在气管里面。当自己阳气不足的时候,可以相安无事,当阳气生发的时候,阳气出于本能,保护性地想把这些黏液、黏痰排出体外,这就引发了慢性鼻炎。
其次,蒋庆祥老中医认为,从治疗上,“病痰饮者,当用温药和之”,就是用一些辛温、辛热、发散的药,把体内的寒气散出来,比如辛夷花,还有常用的麻黄、桂枝、细辛、苍耳子等等。
此外,针灸、艾灸、穴位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对症治疗鼻炎有一定优势。比如鼻塞时间长,鼻涕多,黏黄或黏白,嗅觉迟钝;检查见鼻内肿胀,呈桑葚样;伴咳嗽痰多,声音重浊,舌资暗红有瘀斑,脉弦细或涩数等,蒋庆祥老中医认为,一般可取穴合谷、迎香、印堂、肺俞、脾俞、风池等。若长期鼻塞,可取穴内鼻、肾上腺、肺、外鼻、神门等。方法不同,取穴有同有异,需要悉心掌握。
针灸疗法
蒋庆祥老中医认为,针灸治疗鼻炎疗效比较确切。但对于不同类型治疗也有差异。
主证:鼻塞时轻时重,鼻涕清稀,遇寒加重,嗅觉减退,头痛,头晕。检查时,可见鼻内肿胀色淡。肺气虚者兼见咳嗽痰稀,面色白,舌淡苔白,脉缓或沉细。脾气虚者兼见食欲不佳,体倦乏力,舌质淡,苔白或厚,脉濡缓。
取穴:合谷、迎香、印堂。头痛加风池、太阳;肺气虚加肺俞、太渊;脾气虚加脾俞、足三里。
方法: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5次一疗程。
艾条灸法
取穴:阳白、迎香。
方法:用艾条温和灸30分钟,至额部微出汗,针灸距离以患者感到温热为度,每日1~2次,5次一疗程,注意灸后避风。蒋庆祥老中医认为,此法对感冒鼻塞、额窦炎也有效。
穴位按摩
按摩一些特定穴位,蒋庆祥老中医认为,能起到很好的治疗鼻炎的效果,且还能有效降低鼻炎发作风险。
首先可以按摩经穴,用手指交替的按摩印堂大约50次,再按摩太阳穴1分钟,之后,中府穴、尺泽穴、合谷穴还有风池穴等都需按摩大约1分钟,这样对治疗鼻炎效果非常好。
按捏鼻子,可每天有空时在鼻子两侧从上往下不断按摩、揉捏,然后再轻轻按住迎香穴一分钟,这样也能够获得辅助治疗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