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医院扩充至36家,是什么让其破壳大爆发?

  据统计,截止2016年11月,全国互联网医院大军已扩充至36家。其中,2014年建立的有2家,2015年建立的有3家,而2016年新建的却达到了31家,呈爆发式增长,这表明互联网医院可能是解决我国诸多看病难题的一种新尝试。

  互联网医院是医疗健康在网络科技环境下不断发展的产物,是“互联网+医疗”的一种表现形式。其实,互联网医院是互联网医疗演化进程的其中一个阶段。在此之前,最早出现的是信息化医院,但其与互联网的关系并不大;而后是网络化医院,其主要是在网上开放了部分业务,如网上挂号问诊;随后便是现在的互联网医院,随着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医院建成落地,各企业进行发展模式的探索,相信“医+药+险”这三个关键的产业环节会逐渐打通。而当互联网技术及人工智能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智慧医院便应运而生,这也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的最后一个阶段。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及网络通信技术的共同作用之下,最终实现快速、精准、有效的个人化健康管理。

  互联网医院的出现是医改进程中的一个巨大进步,是网络化医院跃迁到智慧医院的重要一环。2016年,互联网医院大爆发,这与行业的发展、市场的需求以及政府的加持密不可分。

  行业亟需新的延展模式

  轻问诊是移动医疗的一大流量入口,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细分领域之一。但由于轻问诊能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极其有限,最重要的是它没有解决患者的核心问题,只属于医疗周边行为,因此这种模式一直都找不到合理的变现方案,难以支撑平台长期发展。而与患者疾病治疗息息相关的实质诊疗行为,如诊断、开药、检查和手术等仍需要回到线下医院。因此,深入诊疗环节、打通线上线下形成商业闭环势在必然。而互联网医院恰好是“线上+线下”的一个代表,既符合当下的市场环境,又促进了分级诊疗政策的进行,是一种可选择的延展模式。

  市场需求推动新尝试

  长期以来,我国民众都有这样一个看病观念:看病就要去大医院找专家看,不管大病小病,只信任专家。这就造成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小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加之我国的优质医院东西部分布不均,东部三甲医院占46%,西部占23%,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足,导致优质大医院的诊疗呈现过饱和状态。在这种虹吸效应之下,核心医院人满为患,医生超负荷运转,患者候诊时长、诊疗时短......就诊面临着诸多问题。在此种情况下,互联网医疗企业再次对“互联网+医疗”之路进行探索,以寻求解决之道。互联网医院就是医疗人的一种新尝试、新方向。

  政策加持促进发展

  国家政策对于行业的发展也至关重要。随着国家“互联网+”战略的推进落实,关于“互联网+医疗”领域的政策导向也渐趋明朗。分级诊疗、电子处方、网售处方药、互联网医保支付、医师自由执业、多点执业等都是影响互联网医疗发展的问题,其中有些政策已然明晰,有些还在探讨中。进入2016年,互联网医疗领域政策推进开始加码:8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了基础医疗服务的重要性;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文件,明确了对“互联网+医疗”的态度,完善健康保障体系、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优化多元办医格局、发展健康服务新业态等;部分地方政策也逐渐破冰,进行试点测效。总之,在相应政策的加持之下,互联网医院破壳而出,并显现出一定的优势。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健客!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新闻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