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30年的医改,追根溯源的话,始于1979年元旦时前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一句话:“卫生部门也要按经济规律办事。”然而,30年过去,中国的医疗环境却异常严峻,不容乐观,就医患矛盾的问题,近年来已经成为焦点、难点、争议点。
在当下中国社会的医患关系中,矛盾占据了主要地位。医疗系统的问题被集中映射在医患关系上。患者普遍存在对医生的不信任感,导致医患冲突不断升级。杀医等极端恶性冲突事件层出不穷,医院工作人员也产生极不安全感,这些恶性循环正不断加剧着医生和患者两大群体间的鸿沟。
近日,《纽约时报》网络健康版发文,就中国医患矛盾的根源进行分析,并总结出困住中国医生的11条禁锢。
1.政府医疗投入不足,制度设计不合理。医护流失严重,医生长期超负荷工作,越来越难以满足患者需求。医患纠纷只会越来越多。
2.将医疗定位为消费,误导患者和家属,使其认为花钱就应有好的结果。一旦不如意,就会产生纠纷。
3.全社会缺乏对生命的敬畏,从而缺乏对生命守护者的敬畏。这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在中国,医生从来就不属于上流社会。
4.医疗消费个人负担比例太大。所谓“亲兄弟明算账”,涉及到经济问题,从来没有和和气气,好商好量。
5.医闹成本太低,甚至零成本。“小闹小赚,大闹大赚,不闹不赚”。“闹了不白闹,能赚谁不闹”。
6.医院行政化,医院领导是官员而非职业经理人,只对上级领导负责,不对医生护士负责。为保仕途,息事宁人。最终总是一线工作人员受伤。
7.医生非自由职业者,受严格的行政手段约束,难以凭技术水平生存。与临床无关的科研、论文等耗费了医生的大量精力,使医疗水平难以提升。
8.医疗行业协会软弱,名不副实。不但难以保障医疗工作者权益,还往往成为医护个人维权的障碍。这也是行业协会行政化的弊病。
9.执法不公。涉及医疗纠纷,患者一方自然成为“弱者”,受到同情甚至纵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何来“弱者”“强者”之分?更有甚者,“举证责任倒置”使得每个医生都是戴罪之身。
10.缺乏对伤医事件的防范与预警机制。与其高呼严厉打击,不如防患于未然。即使将凶手碎尸万段,能换回被害医生的生命?
11.媒体对医疗行业长期以来的诋毁和诽谤,严重歪曲了事实。不但将“看病难、看病贵”这一错误理念植根于大众心中,而且成功的将其原因归结于医生的道德败坏和唯利是图,使医生百口莫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