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它才是"动脉硬化"的元凶!

高血脂,是隐秘的“无声杀手”,平时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不以为然,却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一旦病发,非死即残的数不胜数,由此诱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每年远超300万人。

好端端的血管为什么会长出斑块,逐渐硬化?这不得不从诱发高血脂的两大“隐形杀手”说起!

动脉硬化的两大“隐形杀手”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血脂是血液中脂肪类物质的统称,主要由胆固醇、甘油三酯构成,一旦升高都会引起高血脂。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胆固醇中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俗称“坏胆固醇”),是造成动脉硬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第一杀手”!

第一,坏胆固醇会堆积在血管壁上,形成稳定性斑块,使血管变窄,血流受阻,甚至闭塞,进而诱发冠心病、脑缺血、主动脉瘤、缺血性坏死等疾病。

第二,坏胆固醇会刺激血管发生炎症,损害血管壁,从而更有利于胆固醇聚集,形成大而不稳定的斑块。一旦血栓脱落或破裂,可引发心梗、肺栓塞、猝死等疾病。

因此,单纯性的高胆固醇血症,是动脉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坏胆固醇”水平,也是预测心梗、中风等未来心脑血管事件的最佳预测指标,水平越高,动脉硬化的可能性越大,也越为严重。

甘油三酯

甘油三酯即脂肪,脂肪多了就常表现为“将军肚”、肥胖,多与高糖饮食、吸烟、肝肾疾病、糖尿病等有关。

通常,甘油三酯升高不会引起任何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往往较严重,易发生急性胰腺炎,过量饮酒后猝死等。

另一方面,甘油三酯还是坏胆固醇的帮凶。当体积较大的坏胆固醇无法侵入间隙较小的血管时,甘油三酯能将它变得“小而密集”,使其顺利侵入血管,形成大斑块。

因此,除了年龄的增长,坏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引起的高血脂,是造成动脉硬化最主要的因素。

血脂偏高,伤及全身

血管遍布全身,一旦血脂过高,意味着全身血液的脂肪含量升高,不仅会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加快衰老,损害内脏功能,危害无穷!

1危及脏器

①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时,易引起脂肪肝,使肝功能受损,导致胆固醇等脂质更易堆积在体内,进一步损伤血管;

②肠系膜动脉粥样硬化,表现为饱餐后腹痛、消化不良、便秘等,严重时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肠梗阻等症;

③肾脏动脉粥样硬化时,会引起夜尿、顽固性高血压等症,严重者会造成肾功能不全。

④血液过于粘稠会加重心脏负担,增加冠心病、心肌缺血等风险。研究显示,中年男性血脂异常,心脏病的发病风险翻倍。

2推动高血压、高血糖的恶化

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统称为“三高”,它们可同时存在,互相影响。

①血脂偏高,会增加血液粘稠度,使血管动脉痉挛,肾上腺分泌升压素,从而造成血压升高;

②高血脂患者的胰岛素受体数相对较少,易产生胰岛素抵抗,诱发糖尿病。据统计,大约有40%的糖尿病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

此外,高血脂还能诱发胆结石、冠心病、肢体缺血坏死、老年痴呆等疾病,甚至增加癌症风险。

运动可改善动脉粥样硬化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的好处多多。

运动可减少肥胖、有效降低高血脂症;运动同时对改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多方面均有一定作用。运动可产生多巴胺,运动是最好的快乐之源,对心理健康有显著作用。

血脂水平评价指标包括: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而动脉粥样硬化的评价指标有: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最大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斑块稳定率。这二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降低血脂水平可以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1.有氧运动阻止斑块进展

有氧运动:可以提升氧气的摄取量,能更好地消耗体内多余的热量。也就是说,在运动过程中,人体吸入的氧气与需求相等,达到生理上的平衡状态。因此,它的特点是强度低、有节奏、持续时间较长。每次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每周坚持3到5次。

具体方式包括:散步,慢跑,游泳,水中步行及有氧体操等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一般认为有氧运动能降压、减肥、改善血管内皮机能、预防骨质疏松症、预防糖尿病,缓解压力,这些效果与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无关;真正有关的是运动量,运动量与强度,时间和频度这三者相关。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强中央动脉弹性,改善血管顺应性或者扩张性,增加血流速度和血管弹性;并能降低患者的血脂水平,清除血管上胆固醇沉积,抑制动脉硬化发展,逆转斑块。

2.有氧运动防止斑块发生的机制

内皮功能异常、炎症、血脂、免疫等因素均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研究表明有氧运动可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有氧运动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明显的预防研究和控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血管内皮功能、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而起作用,而有氧运动的调整血脂代谢、抗炎、平衡免疫等作用也参与其中。

运动可增加血流剪切应力。一般认为血管分叉处是动脉粥样硬化好发部位,此处血流剪切应力降低,稳定血流改变为涡流、震荡流。而运动可间断地增加血管的剪切应力,使局部的一氧化氮表达、释放舒张血管的因子,这样有助于保护血管内皮,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

3.运动可加强药物的逆转斑块作用

运动结合他汀去除斑块的效果更佳:有研究将12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他汀组和联合组。联合组在他汀基础上联合快步运动(4~5天/周),随访2年。结果提示联合组在降低血脂水平优于他汀组,同时对颈动脉斑块IMT、最大斑块面积、斑块数量及提高稳定斑块率方面优于他汀组。这表明他汀类药物联合快步有氧运动能够降低LDLC、TC、TG水平,提高HDLC的水平及功能,增加斑块稳定性,具有逆转斑块的作用,且随着时间延长,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强。运动在去除斑块方面作用巨大。

长期有氧运动锻炼联合银杏叶片治疗可有效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脂浓度,改善脑供血。有氧运动可作为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手段。

从整体上,网球、羽毛球对打,有氧体操,每次45-60分钟,一周3-5天,其去除斑块的收益最高。如果不选择这些,也可以选择动感单车、跑步、慢走、游泳;如果是慢走,每次30-60分钟,一周5-6天。合理的运动就是:每天运动30分钟以上,每周保证3次以上。

让运动“燃掉”可恶的动脉硬化!

相关推荐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
氯吡格雷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近期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近期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1)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2)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合,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脑络通胶囊(白云山)
脑络通胶囊(白云山)
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用于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各种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发麻、神疲乏力等症。
脑络通胶囊
脑络通胶囊
补气活血,通经活络。具有扩张血管,增加脑血流量作用。用于脑血栓、脑动脉硬化、中风后遗症等各种脑血管疾病气虚血瘀证引起的头痛、眩晕、半身不遂、肢体发麻、神疲乏力等症。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泰嘉)
用于以下患者的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 ·心肌梗死患者(从几天到小于35天),缺血性卒中患者(从7天到小于6个月)或确诊外周动脉性疾病的患者。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 -非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Q波心肌梗死),包括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置入支架的患者,与阿司匹林合用。 -用于ST段抬高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与阿司匹林联用,可合并在溶栓治疗中使用。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