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生介绍,剧烈运动后,交感神经系统会感到兴奋,人就会心跳加速、毛细血管扩张,马上喝冷饮对身体负担极大,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引发猝死,正确的方法是先缓步走一走,并适当补充温淡的盐水。
剧烈运动后心脑血管供血不足喝冷饮刺激血管收缩
日前,一名35岁的男子在运动馆内打完篮球不久,喝了一瓶冰镇饮料后很快倒地不起,并出现抽搐、昏迷。医生在全力抢救后宣布该男子死亡,因未对死者进行医学解剖,具体死因现在还无法确认,但医生称剧烈运动后喝下冷饮可能是发生悲剧的一个主要诱因。
"生活中,年轻人猝死的情况其实并不少见,马拉松比赛、打球等运动中都曾听说过有人猝死。"医生说,人在剧烈运动后大量出汗,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心率加快,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这些因素可能造成心脑血管供血相对不足,突然坐下来喝冷饮,对身体是一种不良的刺激。冷刺激可引发血管收缩,可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造成冠状动脉供血不足,人可能出现心绞痛,严重者就会发生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医生解释,猝死可见于几种情况,首先是病人不知道自己存在心血管方面的潜在疾病,平时也没有任何不适,再者,有些高血压病、糖尿病病人未接受严格治疗,或接受治疗后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现在不少年轻人喜欢熬夜、吸烟、酗酒、暴饮暴食,对身体来说都是不良刺激,容易给心脏造成负担,也可能诱发猝死。
心梗救治关键是快遇病人晕倒应做心肺复苏
医生介绍,80%以上的猝死源于心脏方面的疾病,称为心源性猝死,其中大部分为冠心病引起,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可见于急性脑血管意外,如急性脑出血;呼吸系统疾病,如急性肺栓塞;以及消化系统疾病,如急性重症胰腺炎等。而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是冠心病的三大危险因素,此外,年龄、性别、遗传因素也与病情相关,但它们为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
"对心梗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救治关键是尽快。"医生说,万一病人突发胸闷、胸痛、面色苍白、出冷汗,应就地休息并寻求帮助,立即就医,并尽可能到有条件做急诊冠脉介入治疗的医院,以争取尽快开通冠状动脉,挽救生命。像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等都是属于高危胸痛病人,具有致命性。
"如果遇到有人突然倒地、人事不省,应马上为其做心肺复苏,并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医生说,心脏停跳超过十分钟要恢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如现场有自动体外除颤器(简称"AED")的话,可尽快对病人进行电复律,提高病人的救治成功率。
健康小贴士
无心脏病史也可能发生猝死
专家指出,没有心脏病史并不意味着没有心脏病,因为这有可能是尚且没有被检查出来。有的患者表现为偶尔胸闷、气短等症状,但因其之前没有心脏病的病史,所以没有引起重视,也没能得到及时的诊治。但是,其心脏病的潜在危险已经存在了,各种病变都在进行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等,这都可能导致心肌梗死的发生,甚至出现心源性猝死。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要做好以下几点:
1、定期体检:无论心脏病患者还是身体健康的人,都应定期进行体检,因为心血管疾病以及心源性猝死,经常会找上貌似健康的人,特别是心脏有隐匿性器质性病变,但症状不明显的中年人。
2、戒烟:吸烟与其他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胆固醇有协同作用,可以使冠心病的发病危险性成倍增加。
3、合理膳食:多食富含食物纤维的粗粮、蔬菜,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多食新鲜瓜果,少吃煎、炸、熏、烤和腌制食品,用餐不宜过饱。
4、防止肥胖:体重超重5公斤,心脏的负担即增加10%。因此,要积极努力防止肥胖。
5、积极治疗原有的疾病:按医嘱准时服药;特别对于夜间打呼噜严重,经常发生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的病人更应该尽早治疗原有疾病,这对预防心源性猝死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