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适应症及禁忌症

  房间隔缺损的有效治疗措施是外科修补手术和内科介入封堵手术治疗。房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技术已经很成熟,凡有介入治疗适应症的房间隔缺损,首先应当选择介入治疗。但是也并不是所有的房间隔缺损病人都可以做介入手术的,在术前我们还是应该全面的检查一下。

  1.适应症

  A.年龄>3岁;

  B.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直径≥5mm,伴有右心容量负荷增加,≤36mm的左向右分流的房间隔缺损;

  C.缺损边缘至冠状静脉窦,上、下腔静脉及肺静脉距离≥5mm,至房室瓣≥7mm;

  D.房间隔直径大于所选封堵伞的直径;

  E.不合并必须外科手术的其他心脏畸形。

  2.相对适应症

  A.年龄<3岁,但伴右心负荷加重;

  B.房间隔缺损前缘残端缺如或不足,但其他边缘良好;

  C.缺损周围部分残端不足5mm;

  D.伴肺动脉高压,但QP/QS≥1.5,动脉血氧饱和度≥92%,可实行封堵。

  3.禁忌症

  A.原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及肺静脉窦型房间隔缺损;

  B.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出血性疾病;

  C.封堵器安置出有血栓存在,导管插入处有静脉血栓形成;

  D.严重肺动脉高压导致右向左分流;

  E.伴有与房间隔缺损无关的严重心肌疾病及瓣膜性疾病;

  F.近1月内患感染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未能控制;

  G.患有出血性疾病及未治愈的胃、十二指肠溃疡;

  房间膈缺损是最常用介入治疗的疾患之一,我国每年有近万人次进行房间隔封堵治疗,费用为2.6万,

  上述就是我们为您整理的关于房间隔缺损做介入手术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相关信息。再次提醒各位患者,有了房间隔缺损,并不能一味的为了争取时间而马上做介入手术,在手术进行之前还是应该了解一下适应症和禁忌症,一旦发现自己的身体不适合做手术,还要重新考虑治疗方案。

  (实习编辑:谭超堂)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