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家庭常备4种药

  春季气候逐渐变暖,许多心血管疾病患者经过一冬的严寒之后,都认为患病的“高发期”已经过去,开始不自觉地放松了紧张的心情。据专家介绍,事实上每年3、4月份仍是心血管病患者的“危险”期,此时您千万不可掉以轻心。

  春季的阴雨天对心血管病人也十分不利。雨季天气阴沉,气压下降,这种环境会影响人体的血管、神经、内分泌等功能,往往使心血管疾病患者出现胸闷、头晕等不适症状。另外,若不慎淋雨,则更有可能引起感冒受寒,诱发心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家庭用药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家庭常备4种药

  如果家中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应该常备:硝酸甘油片、速效救心丸、心痛定和阿司匹林等应急急救药物,当发生心血管事件时,应给与患者及时并按量服用。

  1.硝酸甘油:可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使周围血管扩张,主要用于防治心绞痛发作时舌下含服,每次l一2片(0.3毫克或0.5毫克),应用时靠在坐椅上效果较好,服后约2分钟发挥作用,可维持30分钟。

  2.速效救心丸:作用与硝酸甘油相似,但含服发挥作用比硝酸甘油快,含服后1分钟内见效;口服10分钟见效,主要用于急性心绞痛发作,作用机制与硝酸甘油同,是冠心病思者的必备良药。

  3.心痛定:用于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各种类型的高血压,不良反应少,偶见体位性低血压。口服或舌下含服每次5毫克,一天3次。

  4.阿司匹林:服用小剂量的阿司匹林能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冠心病、中风等。如果感觉到药片中有浓烈的醋味,说明药物已经失效,应及时更换。服药期间应避免饮酒,防止胃出血。

  心脑血管疾病堪称目前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对待它,既要採取积极措施缓解病情,又不能盲从。

  防心脑血管疾病要避免以下三误区:

  误区一:定期吊点滴。有人认为经常吊点滴可以预防脑血栓。其实,靠吊点滴降低血液黏稠度,以图降低脑血栓、心梗风险的做法并不正确。短时间内输入大量液体,加大了血液循环的流量,增加心臟负担,也增高了血压,尤其在滴速过快的情况下,对于有心肺疾患、高血压的老人来说,甚至有引起心力衰竭、脑溢血的可能。

  误区二:素食油炸吃。查出胆固醇异常后很多人不敢吃肉改吃素了,可素食怎么吃有讲究。为了追求口感,很多人做素食都採用煎炸的方式,导致大量油类的摄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食用油的使用上要节制,每天的用油量最好不要超过两汤匙。植物油里含有亚油酸,能降低血液胆固醇。

  误区三:老人得心脑血管病无法预防。这是大错特错的。心脑血管疾病重在预防,由于防治药物需要长期服用,所以对药物的安全性、副作用一定要了解。

  心脑血管患者的护理

  1、适当运动。运动量减少也会造成血流缓慢、血脂升高。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和控制好运动量,不过度运动,不做剧烈运动。

  2、注意防寒保暖。血管尤其是冠状动脉,冬季寒冷时容易收缩、痉挛,引发供血不足,并可能导致血管栓塞,因此要十分注意保暖。

  3、不宜晨练。睡眠时,人体各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活力不足,晨起时突然大幅度锻炼,神经兴奋性突然增高,极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起床时应做到“3个30秒”:醒来后躺30秒再起床;起床时先坐30秒再下床;下床时慢走30秒再做其他活动。

  4、心态平衡。情绪激动是心脑血管病的大忌,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尤其要放宽胸怀,不要让情绪起伏太大。

  5、注意饮食。中老年人不仅要增加纤维、鱼和鱼油、豆制品的摄入,还要多饮水,减少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取量。

  6、控制血压和血糖。中老年人应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血压、血脂、血糖浓度。

  7、远离烟酒。长期吸烟酗酒可干扰血脂代谢,破坏血管内膜,使血脂升高,血管变薄变脆弱。

  8、生活作息规律。注意休息,避免贪黑熬夜和常时间看电脑。

  9、户外防滑。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要十分注意,防止冬季外出滑倒,一旦滑倒造成心脑血管破裂或堵塞是十分危险的。

  10、坚持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不要擅自停药减药,或胡乱用药。

  11、积极治疗有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肾病综合征、酒精中毒、胰腺炎、红斑狼疮等,均可干扰脂代谢。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