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房颤卒中打个危险分

  46岁的刘先生在今年2月份由于感到心慌、气促,被诊断为房颤。他觉得这个病一时半会儿也不会要命,并没有系统治疗。5月初的1天,他起床后突然一侧肢体不能动弹了,入院后诊断为脑卒中。他和家人非常不解,为什么人好好的就得了脑卒中?

 

  “房颤”和“脑卒中”这两个疾病医生并不陌生,可对普通百姓来说,却很少将两者联系在一起。今年6月6日是第二个“中国房颤日”,很多人并不了解,房颤是脑卒中最大的“储备军”。脑卒中的发病中大约有20%归因于房颤,房颤,则可以将脑卒中的危险提高5倍。发生心房颤动后,心房收缩功能减弱,心房中的血液无法完全被泵出,会淤滞在心房内,逐渐凝结成块、形成血栓。一旦血栓脱落,随血液进入脑部血管,就很容易堵塞在血管狭窄处,阻断相应部位的脑部供血,导致脑卒中。其中,房颤是因,脑卒中是果,血栓形成是罪魁祸首。

  值得警惕的是,40岁及以上人群中,有将近1/4的人在一生中会发生房颤。而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根据统计,房颤引发的脑卒中30天内的死亡率可达25%,一年内死亡率则高达50%;急性期致残率高达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6.9%。

  此外,由于房颤起病隐匿、早期可没有任何明显症状,或仅表现为心悸、眩晕、气促等,难以引起重视,诊断和治疗率很低。因此,对普通人来说,应不让心跳轻易“失控”,尽一切可能降低房颤引发脑卒中的危险。日常饮食要清淡、低盐,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等。避免过饥过饱、贪多求快、大喜大悲等,以免加重心脏负担,诱发或加重心律失常。

  对已经发生房颤的患者来说,则要把预防脑卒中当成“头等大事”,通过及时、正确的抗凝治疗,降低卒中风险。不妨通过下面的房颤中风风险分层评估表(CHADS2),问自己两个问题:我患脑卒中的风险有多高?我该不该吃抗凝药?评估表总分是6分,其中心力衰竭、高血压、年龄≥75岁、糖尿病各占1分,曾经有过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占2分。得分越高,脑卒中的风险也就越大。得分≥1分时,就应该咨询医生,开始服用抗凝药治疗。由于房颤导致的血栓主要是凝血因子在起作用,治疗上最好使用华法林等作用于凝血因子的口服抗凝药

(实习编辑:徐建霞)

 

相关推荐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先前曾有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全身性栓塞 ·左心室射血分数<40% ·伴有症状的心力衰竭,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2级 ·年龄≥75岁 ·年龄≥65岁,且伴有以下任一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高血压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达比加群酯胶囊(泰毕全)
预防存在以下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成人非瓣性房颤患者的卒中和全身性栓塞(SEE)。
盐酸索他洛尔片(伟特)
盐酸索他洛尔片(伟特)
1.转复,预防室上性心动过速,特别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也可用于予激综合征伴室上性心动过速。 2.心房扑动,心房颤动。 3.各种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性早搏,持续性及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 4.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严重心律失常。
阿司匹林肠溶片(新汇)
阿司匹林肠溶片(新汇)
本品为非甾体抗炎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和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对病因进行治疗。2. 抗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常用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热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3.关节炎:除风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心脑血管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