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癌转移也不要放弃治疗

  在肿瘤患者中,肺和肝脏是远处转移的最常见部位,骨转移紧随其后,而脊柱是骨转移的最常见部位。脊柱转移癌最高发于40-65岁人群,相应也是癌症最高发年龄段。男性更倾向于罹患脊柱转移癌,这可能与男性群体肺癌和前列腺癌发病率略高于女性乳腺癌有关。然而,由于乳腺癌辅助疗法增加了患者的整体生存率,这种差异可能会消失,由此导致合并脊柱转移癌的周期将增加。那么那些癌症容易转移到骨骼系统呢?

  肺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鼻咽癌等常见癌症,容易转移到骨骼系统。沈慧勇指出,根据国内外文献统计,高达70%的癌症患者可发生骨骼相关事件,例如骨转移癌引发剧烈疼痛,神经压迫导致行走困难甚至发生病理性骨折。病情发展到这个程度,很多患者认为这意味着癌症到了晚期,再进行治疗已经没有多大意义。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以往,对于转移到骨的肿瘤,各个专科之间缺乏共识,经常有正在接受放疗和化疗的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或者不能避免不必要的手术创伤。而如今,随着对骨转移癌的研究不断深入,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骨转移癌患者通过手术、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存活期越来越长。

  在骨转移癌中,脊柱转移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手术是解决病人疼痛、恢复正常功能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情况尚好,尤其是孤立转移瘤的病人,经评估能耐受手术,则可以通过手术实现稳定脊柱,解除肿瘤或骨折块对脊髓的压迫。手术还可以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尤其是对于脊柱肿瘤引起截瘫的患者需要考虑尽快手术治疗,否则将造成脊髓损伤向不可逆发展,丧失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诊断鉴别

  怀疑脊柱转移癌的患者应该做彻底的诊断性检查,包括病史与体格检查。警示信号包括脊椎损害症状(夜间痛、神经功能障碍、步态不稳)和系统性症状(体重减轻和器官功能衰竭)。调查患者吸烟史、环境或职业性暴露史和旅游史。问诊应涉及可增加癌症可能性的条件(HIV、炎症性条件和原位癌)以及最近的癌症筛查情况和家族史。检测血细胞计数、生化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当考虑到多发性骨髓瘤时,加做血浆和尿蛋白电泳分析。

  脊柱转移癌可考虑手术切除

  脊柱转移癌的治疗既要针对原发肿瘤进行适宜的治疗,又要积极评价脊柱转移灶的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既往多数人认为,脊柱转移意味着肿瘤晚期,患者甚至一些经治医师都常消极对待。由于肿瘤脊柱转移相关神经结构易于受损,故严重者常发生瘫痪,生活质量极差;放弃治疗或因不知道可以治疗,往往延误了肿瘤治疗的最佳时机。

  现在,由于医学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存活期越来越长,脊柱转移癌的发生率也愈来愈高,针对性的治疗也就显得极为重要。同时,随着脊柱外科技术的提高和相关手术器械的改良,脊柱转移性肿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从脊柱外科角度来看,肿瘤侵犯脊柱椎体而导致脊柱节段性不稳定或导致脊柱骨折、脱位,伴有神经受损、严重疼痛的肿瘤,均应积极选择外科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外科手术治疗目的有三个:

  1.稳定脊柱,解除肿瘤或骨折块对脊髓的压迫,从而恢复或保留充分的神经功能。

  2.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3.切除转移癌虽不能达到根治性切除,但大块肿瘤的切除能有效减轻瘤负荷,增强转移癌周围卫星灶对放疗的敏感性。

  近年来,全脊椎整块切除术在国际上已成为治疗恶性或高度侵袭性良性肿瘤的发展方向。对于能耐受手术的病人,尤其是孤立或连续不超过3个节段的胸腰椎转移癌的患者,进行手术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此种手术的好处在于减少手术造成的癌细胞污染或扩散,减轻患者因手术带来的创伤和痛苦,最大可能地达到脊柱肿瘤的边缘切除效果,是最为符合肿瘤外科原则的手术方式。

  对于一些年纪较大或一般状况较差的患者,还可考虑微创介入性手术治疗,如椎体成形术、射频消融等。简而言之,只要能够安全有效地达到解除脊髓神经压迫、稳定脊柱的手术方式,都是可选择的方案。

  所以脊柱癌转移不是不治之症,只要采取正确的方式也可与病魔作斗争。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肿瘤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