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首次接受介入疗法的癌症病例,主治医师应为其详细介绍治疗目的、方法及注意呈项,消除病者疑惑心理;做抗生素、碘过敏试验;备腹股沟及会阴部皮肤;肿瘤介入术前4小时禁食;术前30分钟应用镇静剂和止痛药;嘱患者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
护士应表现出热情、关怀、理解及和蔼可亲的态度,关心肿瘤患者的思想状况,通过亲切交谈,观察他们的情绪,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特点及可能出现的毒副反应、并发症和术中注意事项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消除其恐惧、紧张、忧虑情绪,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
肿瘤介入术前1d患者洗浴后,下腹外阴至大腿上1/3备皮,做碘过敏实验。
肿瘤介入手术前3d进食高营养、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忌食辛辣、刺激性及油腻的食物;术前1d晚应进清淡、半流质易消化食物。
根据肿瘤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镇静剂、抗菌药及胃酸拮抗剂(如甲氰咪胍),并做好术前检查如心电图、B超、出凝血时间、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肿瘤介入治疗前病房准备准备好隔离单间,开窗通风,调节好适宜的温湿度。保持病室清洁安静,紫外线照射消毒病房30min每日2次。清洗消毒剂擦洗桌面、地面、墙壁,每日1次。
药械物品备好无菌介入包及套管,根据医嘱备化疗药及各种抢救用品,如抗过敏药、抗休克药及吸氧器械等。
肿瘤的介入治疗适合范围:
1、各种实体肿瘤的术前、术后、常规及姑息性化疗,如肝、肺、食道、胰腺、胃、结肠、直肠、膀胱、盆腔等部位肿瘤的动脉药物灌注治疗。以肝肿瘤效果最好。
2、支架介入技术主要适用于晚期食管肿瘤的食管介入和解决阻黄的胆道介入。
3、肝肿瘤、肺肿瘤、盆腔等部位肿瘤均可通过导管将栓塞剂注入供血动脉,阻断其血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
肿瘤的介入治疗治疗优势:
1、动脉药物灌注疗法,通过动脉向肿瘤组织直接给药,接受药物剂量大、治疗效果好。
2、对机体整体伤害小,毒副作用低,并发症少、全身状况恢复快。
3、血管栓塞治疗可抑制肿瘤发展,使其缩小,为患者争取二次手术机会,物理疗法,无毒副作用。
4、急诊介入治疗为晚期肿瘤的大出血有良好控制作用。
5、食管和胆道支架介入技术可明显改善肿瘤压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肿瘤介入术后并发症护理
1、发热的护理:介入治疗后早期发热大多是由于肿瘤坏死产生吸收热,一般在38。0~38。5℃,不超过39℃。术后1周左右,由于化疗药物的副作用,机体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应注意观察患者体温的变化范围,注意个人卫生,加强口腔、皮肤等基础护理。
2、胃肠道反应护理:部分患者介入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一般以胃复安可缓解。顽固性恶逆一般术后第2天发生,发作频繁持续3~5d甚至10d,不伴有呕吐,影响患者进食和睡眠,采用一般办法效果欠佳,采用刺激患者悬中垂引起呕吐的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此办法简单易行无副作用,患者易于接受,可反复多次使用。也可予以利太林20mg肌内注射,严重者可用灭吐灵内关封闭加穴位针灸。呕吐时嘱患者深呼吸,头偏向一侧,观察并记录呕吐物,排泄物的量、性质、颜色及早发现消化道出血先兆,及时清理呕吐物,更换被污衣被。
3、穿刺部位血肿和出血的观察及护理:如果导管拔出后压迫止血时间不够,患者术侧下肢未绝对制动,就会发生穿刺部位血肿,需要及早发现并重新包扎处理。若发现伤口敷料红染,打开敷料发现穿刺部位肿胀、压痛、针孔渗血,马上给予加压包扎,冰敷4h后止血。
4、预防介入术后穿刺部位出血的护理措施:术后双下肢严格制动6h,穿刺部位加压包扎24h,穿刺侧肢体平伸,穿刺处压沙袋,嘱患者在咳嗽或移动身体时用手压迫穿刺部位,防止穿刺点包扎敷料松动移位,在此期间,应严密观察血压、脉搏、患者精神状态,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出,观察该侧肢体远端血液循环,即肢体远端皮肤温度、色泽、脚趾动度和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疼痛护理:患者一般表现为右上腹或中上腹钝灼痛,术后第1天最为严重,第2天开始减轻,1周内疼痛消失。对于介入后疼痛的患者,护士必须主动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及时止痛的必要性,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保证病房的环境安静舒适、及时使用止痛药,介入治疗术后第1天疼痛者,需用吗啡类止痛药,第2天口服止痛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