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的MDT诊疗模式
在中国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中,需要着重提出的是结直肠癌的MDT(多学科团队)诊疗模式。
那肠癌MDT学科构成有哪些呢?I级推荐也就是必须要参加的科室有:
外科:结直肠外科(胃肠外科、普外科)、肝胆外科;
肿瘤内科;
放射治疗科;
影像科。
II级推荐的有胸外科、介入治疗科、病理科、内镜科、超声科。
MDT讨论的关键内容,I级推荐也是必须要讨论的有:
仅有肝转移的患者,需要MDT决定患者能否通过手术达到NED;
转移瘤潜在可切除的晚期患者,由MDT决定患者何时能够进行干预性的局部治疗;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经过MDT决定患者是否需要进行以放疗为主的局部治疗。
II级推荐、可以进行讨论的有:
需要特殊辅助化疗决策的患者;
直肠癌局部复发患者。
影响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决策的因素有哪些?
目前,最大化肠癌患者获益原则主要有两个:
“药尽其用”,因为药物选择的有限性,要充分发挥每个药的价值;
“allinone”,尽量用上所有的治疗方案,用上所有的治疗手段,包括局部治疗。
影响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治疗决策的因素主要有:
患者特征:年龄、体能状态、合并症、辅助治疗等;
肿瘤特征:肿瘤负荷、肿瘤部位、是否可切除等;
分子特征:RAS、BRAF、MSI-H、HER2状态等;
患者意愿:生活质量、安全性。
此外,随着临床研究数据证实及临床经验的积累,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治疗模式下,原发瘤部位与疗效预后相关,右半结直肠癌预后差,左半结直肠癌的预后相对要好一些。
结直肠癌全程管理的热点和难点有哪些?
1.围手术期
对于可切除肝转移的围手术期治疗策略:术前新辅助是否能用靶向治疗。
2.转化治疗新内涵
基于基因状态及原发瘤部位的新策略;
广泛性转移性结直肠癌整体规划、全程管理;
新证据下靶向治疗模式思考:靶向药物的维持问题。
3.三线及以后的治疗
对于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治疗策略,需要提出的是初始可切除新辅助治疗中靶向治疗的选择。在临床实践中不可一刀切,要区分具体情况。对于容易切除且预后良好者不主张加靶向治疗;对于切除困难或预后不良者应该增加靶向治疗。
对初始可切除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的预后评估主要使用CR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多个转移灶、肿瘤最大径≥5cm、原发灶切除距离转移瘤出现的时间、原发瘤淋巴结阳性、肿瘤标志物(CEA)升高。CRS评分越高,患者预后越差,术后的复发风险也越高。
转移性结直肠癌如何转化治疗?
对于RAS/BRAF野生型患者,左半原发瘤首选方案为西妥昔单抗+两药联合化疗,右半原发瘤首选治疗方案为三药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
对于RAS或BRAF突变型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案为三药联合化疗±贝伐珠单抗。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单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纯化疗作为RAS突变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的一线治疗”在今年的ESMO大会上进行了汇报。
该研究将纳入的患者进行1:1随机分组,A组患者接受贝伐珠单抗+mFOLFOX6方案,B组患者单用mFOLFOX6化疗方案。主要研究终点为肝转移灶的转换切除率,次要研究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无进展生存(PFS)、总生存(OS)和不良反应。
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肝转移灶R0切除率分别为27%vs7%,P<0.001,说明增加贝伐珠单抗明显提高了患者肝转移灶的R0切除率。
在PFS和OS方面,贝伐珠单抗联合化疗组患者的PFS、OS明显延长,中位PFS分别为9.5个月vs5.6个月(p<0.001;HR=0.49,95%CI:0.38-0.65);中位OS分别为25.7个月vs17.1个月(p=0.031;HR=0.71,95%CI:0.52-0.97)。
研究PFS和OS结果汇总
该研究提示,对于RAS突变型不可切除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贝伐珠单抗联合两药化疗可以提高肝转移灶的切除率,改善ORR、PFS和OS。
各大指南对于RAS突变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是如何推荐的呢?2019NCCN指南推荐FOLFIRI/FOLFOX/CAPEOX/FOLFOXIRI±贝伐珠单抗;2019CSCO指南推荐:适合强烈治疗的患者可选择FOLFOX/CAPEOX/FOLFOXIRI±贝伐珠单抗,不适合强烈治疗的患者可选择氟尿嘧啶类单药±贝伐珠单抗。
那对于三线及以后的治疗策略应该怎么选择呢?根据目前众多的研究数据,我们要根据肿瘤的分子分型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MSI-H/dMMR的患者可以选择PD1抑制剂;
对于MSS的患者可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治疗±化疗;
对于HER2扩增的患者可以使用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对于HER2点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吡咯替尼;
BRAF突变的患者可以选择维罗非尼+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
随着二代测序(NGS)的开展,可以为有需要、有条件的人群行大panel基因检测,以发现少见的驱动基因(NTRK、MET、FGFR等)突变,从而选择相应的有效靶向药物进行治疗。
最后,刘天舒教授总结到,精准治疗模式下结直肠癌治疗是以患者能达到无瘤状态为治疗目标,对于能够达到无瘤状态的患者要考虑根治,而不能达到无瘤状态的患者要最大化的延长患者的生存,根据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及肿瘤部位为患者选择最佳的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