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真看过你排出来的小伙伴吗?
每次坐在马桶上,不是在刷着微信朋友圈,就是看着各种蹲厕小说读物,亦或是玩个小游戏刷个微博吐吐槽,当我们玩的意犹未尽的时候,也该按下冲水键和自己的便便说拜拜啦。你方“便”后曾注意过自己的便便型态吗?
如果你没钱、没时间去体检,生活中有很多小细节,如果你做到了,就相当于一次小小的自检。比如,上完厕所回头看你的便便最后一眼。
大便形状
解说:
至于我们排出的大便是哪个类型,可不是根据个人喜好来选择的。不用专业知识我们也可以知道,最理想的大便形状应该是第四型,第三型和第五型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如果大便过硬,容易引起便秘,且伤及肠道,形成原因可能是蔬果进食较少。
如果过稀软甚至不成形,可能是消化不良、感染等,不过长期进食较少、进食稀软食物,也会导致大便稀软。
总的来说,如果不是便秘或腹泻,大便形状只需作为改变饮食结构的参考信息。
大便颜色比色卡
解说:
如果大便是黑色,医学上称为「黑便」,黑而发亮的称为「柏油便」。出现这种情况,需要怀疑比较靠上的位置出血,如胃出血、十二指肠出血等。
有人会对颜色判断有误,误以为自己有血便、黑便,也有人前一天吃过铁剂补血或是吃过猪肝等内脏食物,因而解出「正常」的黑便。
如果大便是灰白色或陶土样,那么需要怀疑肝胆的毛病。
如果是黏血便或者像果酱一样的大便,要考虑感染。
但是,不要单纯因为大便颜色异常而惊慌,只要在引起警觉的前提下及时到医院检查就好。确诊之前,都是浮云。
3天少于1次就算便秘
医生提到,医学上“排便次数3天少于1次就算便秘,1天大于3次以上,则有腹泻疑虑”。一旦出现上述异常,需特别留意。
至于粪便的型态,只要色泽无特殊异常,仅是稍微偏深、偏黄棕色并无大碍;但若便便色泽偏暗黑,或是有带血的情况,则需尽快去医院检查。
请粪便黏马桶,是大肠癌前兆?
在讨论粪便质量与大肠癌间的关连性之前,首先得从导致粪便的构成物说起。大便的主要构成元素为人体无法消化吸收的膳食纤维,如果日常饮食中摄取较多的蔬果、五谷杂粮等高纤食物,排泄而出的粪便则较易成形。
换言之,若吃下过多高油、高蛋白、精制淀粉(糕点、白面包、玉米粉)的食物,自然就会导致粪便不易成形,型态与质地较为干黏。
医生强调,粪便形态只是反映出人体饮食内容的指标。因此,“粪便老黏马桶,恐是大肠癌前兆”的谣传,并非完全正确。目前并无明确研究指出,大便黏稠者罹患大肠癌的机率较一般人来的高。
人体摄取脂肪后,必须透过肝脏合成胆酸来帮助消化,可是,由于胆酸与大肠中的细菌结合后,会变成对肠道有害的代谢产物。如果每日三餐饮食未加以妥善控制,摄取过量的脂肪,恐对肠道细胞造成反复刺激、促进肿瘤细胞生长,不可轻忽。
温馨提示:
如果你想要改善自己便便的型态,先从调整日常饮食做起,减少甜食、高蛋白、高油脂、精制淀粉等易导致粪便质地干黏食物的摄取,并且多吃蔬果、多喝水,自然有助便便恢复正常型态。如果严重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