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病例病症很少见,但医生学者们一旦深入研究,就能发现不少有用线索。就比如,有那么一类肿瘤,它不转移,却能引起全身的器官功能衰竭。这是为什么?
似转非转的副肿瘤综合征
早在1888年,第一例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的病例被学者描述。而到1890年,又相继报道了胃、胰腺、子宫的恶性肿瘤合并周围神经病。在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副肿瘤综合征”(paraneoplasticsyndromes,PNS)这一名词被提了出来。从此以后,陆续有许多文献报道了副肿瘤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但是,当时的医生相信:恶性肿瘤因为其侵润能力强,发展快,所以才会影响周围神经核器官,引起各种合并症,恶化衰竭。
随着更多的病例被报道后,人们开始发现,即便是非恶性肿瘤,也能引起合并症状。而且,很多肿瘤的征兆非常特别,这也给诊断医学带来了极大困难。最重要的是,至今,这样的综合征病因不明。
日前,2014年10月9日的《CellReports》杂志上发表了一项名为“VEGFR2因子介导贫血和骨髓细胞代谢”的研究。别看它题目起的细,其实这项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肿瘤如何对身体多个器官功能造成系统性影响。
根据文章中的描述,肿瘤细胞通过释放一些细胞因子,特别是VEGFR2通路的分子,由血管递质来影响各器官的功能运作。
瑞典卡罗琳医学院项目负责人,华人教授曹义海是文章第一作者。“我们揭示了肿瘤是如何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从而调节血管系统,最终对身体多个器官功能造成系统性的影响,如对骨髓造血功能的损害导致全身性贫血”他在文章中认为这为副肿瘤综合征的病因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因为即使癌症不发生转移,其肿瘤细胞还会对身体其他器官造成功能性损害。比如癌症病人出现一些症状时会造成肝脾骨髓功能损伤,肌肉萎缩,从而导致疲劳、贫血以及身体消瘦,使病人的生活质量极大下降。
非癌位点也需靶向治疗
尽管,副肿瘤综合症发生在<1%的癌肿病例中,后者大多数是肺癌,乳腺癌或卵巢癌病例。但是几乎没有什么药物是针对这一宽泛的综合征设计的。这才是问题所在。
在论文结果中,研究人员使用针对VEGFR2通路的分子阻断剂,并发现起到了极好的效果。换句话说,在临床治疗相关癌症和诊断的时候,如果有相关靶点的药物试剂,那么就能对综合征起到极好的治疗效果。新抗癌药的研发方向--非癌细胞位点,也将被重点关注。
更重要的是,在姑息疗法和无法治愈的带癌生存患者中,我们必须要面对他们的生存质量问题。今后,将更多的研究能应用于这样的临床治疗上,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
其实,这还是一项国际研究。因为1%的罕见综合征在国外很稀奇,但在国内的丰富病例绝对是大有可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