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有哪些?

  肝纤维化是指肝内纤维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多是持续性肝损伤的结果。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关系,就像癌前病变和癌症的关系,如对肝纤维化处理得当,就可避免发展为肝硬化,就像及时处理癌前病变可防止癌变一样。

  因此,日常要注意尽早发现治疗肝纤维化问题,那么,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

  1、羟脯氨酸测定。羟脯氨酸是构成胶原纤维的特有物质,测定其在血及尿中的含量,可了解胶原纤维在体内的变化情况,借此可作诊断参考。

  2、血清酶测定。肝纤维化时,血清中相关酶活性升高,有诊断价值。是常见的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

  3、肝穿刺检查。这种检查最客观最准确,但少数情况下会因穿刺不到理想部位而漏诊。

  4、板层素测定。肝纤维化时数值增高,可反映纤维化的进展和严重程度。

  5、影像学检查。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还有,B超、CT、核磁共振对肝纤维化也有一定诊断价值。

  温馨提醒

  轻度的肝纤维化是可逆的,如能积极治疗,及时终止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则有可能避免发生肝硬化。一旦肝硬化形成,病变则不能逆转,最终的结局是患者走向生命的终点。因此肝纤维化的症状有哪些一定要重视,根据肝纤维化的诊断依据,尽早治疗疾病。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肝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