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种是导致乙肝的“罪魁祸首”,长期以来一直用这个观点来解释亚洲地区乙肝高发病率,然而日前在沪召开的“中韩科技合作论坛”,韩国专家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并强调生活习惯才是诱发乙肝之“源”。
习性是诱发乙肝之“源”
这个解释不科学
将乙肝看成是一种由于人种所造成的必然,是不科学的态度。
“HVB、HVC病毒的传染也不是所谓的亚洲人带有某种易感染该病毒的基因,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在这其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西方人吃饭采取配餐的方法,自己吃自己盘里的,而韩国人、中国人、日本人呢,都是共吃一个大碗中的菜,所有人的筷子都在一个碗里夹菜,通过唾液传播的病毒当然在这种情况下感染的几率大。中、韩两国人吃辣也是原因之一。”
这种论断夸大了事态的严重性,将可以控制和预防的疾病视为了一种宿命。
治疗还要地区性合作
据记者了解,目前,乙型肝炎防治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给无菌体注射免疫疫苗,达到预防目的。但在带菌体的康复方面,至今却没有突破性进展。
据悉,中、韩两国科学家正在谋求更有针对性、时效性的合作,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解决乙型肝炎高发病率的方法。为此,早在前年韩国李永翊博士就与广西癌症研究所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与此同时,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也正在寻求与俞香淑博士的合作,重点研究大量流动人口地区乙型肝炎、肝癌发病率高的问题。
中国、韩国和东南亚国家及热带非洲为高度流行区,HBSAg和抗一HBc的阳性率分别为8%~20%和70%~95%;北美、西欧及澳大利亚为低度流行区,人群中HBSAg的阳性率仅2%~5%,乙肝核心抗体(抗一HBC)的阳性率为4%~6%;东欧、地中海地区、西南亚及独联体为中度流行区,人群中HBsAg及抗一HBc的阳性率分别为2%~7%和20%~55%。
中医认为,七情不可为过,过激会损伤脏器,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之说。肝病患者应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稳定情绪。如对肝病缺乏斗争的信心,过分忧郁,感情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都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造成其它器官机能调节的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肝脏功能的康复。
好心情才有“好”肝脏!
乙肝保健
温馨提醒:这些保肝常识你知道吗?
(1)起居定常:肝病患者的生活应顺从人体生物钟的节拍,吃饭、睡眠、学习、休息、适量工作和活动,都要有一定规律,按部就班,养成习惯。生活有序,在大脑皮层就会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以保证内脏器官有条不紊地工作,促进肝脏功能复常。
(2)睡眠充足:肝炎恢复期和慢性肝病患者每晚昨8小时,中午保证午休1小时就可以了。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不畅,筋脉不舒。所谓“久卧伤气”很有道理。睡眠姿势除饭后外一般以右侧卧为佳,使心脏不受压迫,促进胃肠蠕动排空,加外全身肌肉放松,可使睡眠安稳、舒适、自然。睡眠时还应注意不要用手置胸前压迫心前区,造成梦呓。那种张口呼吸、蒙头大睡的方式显然亦不符合睡眠卫生。睡眠前切勿饮浓茶、咖啡或刺激性饮料。晚饭宜清淡,切勿过饱过咸。入睡前用热水泡脚,做几节保健按摩或气功,都可诱导入睡,保证睡眠质量。
生活作息对于肝脏及一些负责解毒排毒工作的器官影响很大。日积月累的结果,常常造成它们的功能紊乱、效率降低,最后引起负荷过重的现象,而产生各种病变……
(3)情绪乐观:中医认为,七情不可为过,过激会损伤脏器,有“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之说。肝病患者应该有“既来之,则安之”的稳定情绪。如对肝病缺乏斗争的信心,过分忧郁,感情脆弱,喜怒无常,情绪波动,都会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造成其它器官机能调节的障碍,直接或间接影响肝脏功能的康复。慢性肝病患者,如果性格顽强,心角开阔,情绪饱满,就会减轻病痛,促进免疫机制的增强,将有利于治疗和病体恢复。乐观情绪是机体内环境稳定的基础;保持内环境稳定是肝病患者自身精神治疗的要旨。
编后提醒:为了能尽早发现肝病,定时体检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自己有什么不适,要检查乙肝两对半、肝功能和肝脏B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