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的来讲,核苷(酸)类药物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治疗中断率较低。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乏力、恶心、头痛、皮疹、腹痛或腹泻等,这些症状均较轻微,发生的频率较低,且不需要停药、减量等处理。

 
  但每个人机体情况不同,有患者服用核苷(酸)类药物后可发生肌酐清除率异常,肌酸激酶、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升高等。在慢性乙肝患者的长期治疗中,应特别关注肾脏、心脏及骨骼等重要器官的健康状况:慢性HBV感染与骨密度下降密切相关,骨质疏松是乙肝肝硬化患者的常见症状;在2型糖尿病息者中,慢性HBV感染可增加患者肾脏终末期疾病的风险:具有肾毒性的药物可能进一步增大慢性乙肝患者肾损伤的风险。
 
  因此,慢性乙肝患者能否实现长期治疗,取决于其整体健康状况,有的患者可能因不耐受而中断治疗,甚至出现更加严重的健康损伤。核苷(酸)类药物的潜在副作用是可能导致线粒体功能异常。核苷(酸)类药物所致的线粒体毒性相关临床表现包括如神经病变、肌病、肝细胞脂肪变性、肾毒性、高乳酸血症或乳酸酸中毒、急性胰腺炎、血液系统疾病及心肌病等。所有核苷(酸)类药物说明书中均有关于线粒体毒性的黑框警告。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肝病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