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肝内和/或肝外胆管进行性慢性胆汁淤积性疾病,在儿童群体的识别率越来越高。PSC的诊断基于胆汁淤积性生化临床特征、典型胆管异常联合肝组织学确诊。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通常是渐进性的,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和肝功能衰竭。针对儿童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有效的治疗方式尚不确定。
病因学
P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进行性疾病。细菌、毒素、病毒感染、免疫和遗传因素都可能是PSC的原因。
PSC与炎症性肠病 (IBD)之间的高度相关暗示两者可能存在一个共同的发病机制;然而,并没有发现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肠粘膜屏障异常可能导致门静脉菌血症、毒性代谢产物或胆汁酸的异常吸收。
呼肠孤病毒和巨细胞病毒 (CMV) 是可能的病因;PSC与呼肠孤病毒诱导的小鼠胆汁淤积类似。
免疫介导的胆道损伤依然是PSC最可能的病因。汇管区CD3 + T 细胞、血清自身抗体浸润,和胆管上皮细胞的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 的异常表达,均支持免疫介导过程。
就儿童而言,PSC通常与提示自身免疫过程的标记物相关。一些患儿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和非特异性的自身抗体水平会升高。可以观察到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组织学和临床重叠(即重叠综合征)。
流行病学
PSC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主要影响成年人。儿童PSC的总发病率是未知的。PSC常与炎症性肠病(IBD)相关。70-80%的PSC患者可见IBD。PSC可在IBD发病或合并出现,或在IBD诊断后发生。相反,2.5-7.5%的IBD患者会出现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大型PSC和IBD患儿队列中,50%的个体患有UC,11%的个体患有Crohn病,其余个体患有未定型结肠炎。
预后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PSC) 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最终导致门静脉高压症、肝硬化并发症和肝衰竭。成人患者从诊断到死亡的生存年数大约为12 年。
评估PSC患者生存概率的Mayo Clinic model模型包括以下内容︰
年龄
血清胆红素、白蛋白和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史
Child-Turcotte-Pugh量表疾病严重程度的评估包括以下内容︰
脑病等级
是否存在腹水
血清白蛋白水平
凝血酶原时间
胆红素水平
尽管在PSC早期识别中取得了进展,但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的最佳治疗仍然是一个挑战,需要肝病、内镜、外科医生和介入放射科多学科综合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