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干口渴、口舌生疮……秋季上火反复磨人?

白露都过了,秋风送爽,顺便还送来了干燥上火

人们很忌讳上火,但是也很容易上火;不明原因出现的口干舌燥、眼睛红肿、咽喉疼痛、小便黄、大便干等症状被统称为“上火”。

现代医学、中医学中都没有关于“上火”的详细解释,那上火一说从何而来?

源自于古代民间

老百姓们有了上火了症状,却不知道原因,只会笼统地称之为“上火”;随后,在明清时期的小说中最早出现了“上火”二字,同义的还有“动火”、“动气”。

“老爷,别动火气,小心伤了身子。”

火——到底是什么?

人们认为,人体内有一股看不见的“火气”,它可以提供温暖和力量,供生命利用。

火由内而生,如果火气过盛,就容易上行犯病。

不过,现代医学可没有上火的说法,有科学家尝试用科学来解释上火的机制:应激反应。

应激反应指的是机体突然受到强烈有害的刺激,例如缺氧、饥饿、精神创伤等,机体的内平衡也可能被破坏,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会出现复杂变化,产生局部或全身反应。

这种反应的外在表现就与“上火”如出一辙。

为何秋天更容易“上火”?

1、气候干燥

天干物燥,空气干燥、人心烦躁。季节转变,身体一时之间没有适应过来,加上水分流失严重,昼夜温差变大,脏腑容易失调,自然容易上火。

2、情绪消沉

秋冬情结,落叶、枯黄、凉风.....万物生机黯然,最容易有人忧思郁闷。情绪消沉、精神不撅,就会容易导致郁结成火,出现上火症状。

3、饮食刺激

什么贴秋膘啊之类的,天气转凉,人们习惯吃写辛辣或滋补的食物来养身体、御寒。但是辛辣或滋补的食品,容易刺激身体反应,免疫系统被激活。

4、病原体

应激反应的表现,机体在外界环境波动的情况下,一不小心就被病原体入侵,可能出现急性感染性疾病,例如咽喉炎、鼻炎、眼睑炎等,也表现出上火的症状。

如何预防秋季上火?

——多喝水

秋季干燥,人体水分不足是导致上火频发的重要原因。通常,充足的体液循环能带走炎症因子,但是如果人体缺水则很容易受到炎症因子攻击,损伤机体。

秋天补水尤为重要,每人每天应该补充2500~3000ml的饮水量。

——饮食清淡些

辛辣、燥热、滋补的食物,无疑就是“导火线”。

秋天还宜清淡,避免过多地摄入高糖、高脂、高蛋白的食物;要知道高糖食物最易引发痘痘,高蛋白食物也容易导致上火。

——保持好心情

没有好心情,就没有好胃口,连皮肤也会变差。

生气或忧愁对身体造成的影响不是一点点,都说肝火郁结,就是说生气伤肝伤身还容易上火,还会导致口干口苦、心烦失眠等症状。

——保证睡眠

熬夜上火,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熬夜之后第二天总是感觉口干舌燥、皮肤暗淡、爆痘痘,扰乱了人体正常的生物钟,也会出现上火的症状。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