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款重磅新药在华获批!
8月6日,吉利德科学宣布,捷扶康已获得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HIV-1感染,成为我国首个批准的基于TAF/FTC、用于治疗HIV的单一片剂方案。
我国抗艾形势严峻
艾滋病,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一度因极高病死率被称为"世纪杀手"。
1981年,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艾滋病,揭开了人类与艾滋病抗争的序幕。
4年后,一位美籍阿根廷青年以旅游者的身份进入中国,不久便因发烧、肺部感染住进北京协和医院,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病例。
30多年过去了,全球抗艾形势依然严峻。
世卫组织今年7月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艾滋病已造成3500多万人死亡,仍然属于一项全球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当前,全球约有3690万艾滋病毒携带者。2017年,全球约有94万人死于艾滋病毒相关病症。
我国的抗艾形势同样不容乐观。作为全球最大的传染病之一,艾滋病也在严重威胁着国人的生命健康。
2010年至2017年,中国艾滋病发病数和死亡人数总体一直呈上升趋势。
今年6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2017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艾滋病报告发病人数为57194人,死亡数15251人,居全国甲乙类传染病的首位。与前年相比,我国艾滋病报告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增加2834和1160人。
"可以说,目前我国艾滋病发病情况处于一个高发临界点,如果不提前做好准备,一旦失控,后果不堪设想,防治形势非常严峻。"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药审中心)首席审评员、化药临床二部部长王涛说。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三五"行动计划》,其中提到的一个工作目标为"经诊断发现并知晓自身感染状况的感染者和病人比例达90%以上。符合治疗条件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药审中心化药临床二部主审审评员赵建中认为,我们距离三个"90%"还有很长的一段路,因此,抗艾药物上市速度必须加快。
重磅抗艾明星药入华
近期,受益于我国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国产抗艾药和海外抗艾药审批步入快车道。
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捷扶康拿到了国家药监局的批文,这距离其在美国和欧盟获批不到3年,我国患者与国外患者用上海外救命药的时间间隔正变得越来越短。
此番捷扶康入华,对我国艾滋患者来讲显然是个利好消息。
"吉利德全力支持中国应对HIV疫情做出的工作,同时我们也非常高兴能够为中国的HIV患者带来捷扶康这一全新的治疗方案。"吉利德科学公司总裁及首席执行官JohnF.Milligan博士表示,"捷扶康是我们多种基于TAF/FTC的治疗方案的一种,我们相信捷扶康表现出的安全性和疗效能帮助满足中国HIV患者群体的长期健康需求。"
而捷扶康之所以能够获批,主要是基于两项3期双盲研究的144周数据基础之上。
"临床试验表明,在144周的治疗中,捷扶康表现出持续长久的病毒抑制作用,其表现出的安全性有望广泛适用于HIV感染人群。"北京协和医院李太生教授说。
为何如此受欢迎?
实际上,在入华前,捷扶康早已名声在外。
数据说明一切!吉利德的财报显示,去年,捷扶康在全球的销售额达36.74亿美元,与前年的14.84亿美元相比大增148%。
要知道,2017年,全球抗艾药物的市场规模约为170多亿美元,捷扶康一款产品的销售额就占到了全球抗艾药市场规模的五分之一,足见其市场分量之重。
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捷扶康在全球的销售额分别为10.82亿美元和11.6亿美元,与去年同期的7.69亿美元和8.57亿美元相比,分别同比增长41%和35%,增长势头不减。
EvaluatePharma近日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到2024年,捷扶康仍将是全球最畅销的抗艾药之一。
"大卖"背后是捷扶康实实在在的疗效,而这种疗效显然已被全球市场所证明。
捷扶康入华,无疑将助我国抗艾事业一臂之力,但如何提高这一重磅抗艾药的可及性,仍需包括政府部门、药企、药店等相关方通力合作,我们期待着能有更多患者尽早用上这款抗艾"明星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