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餐都不吃饱,恐怕很多人都受不了,但79岁的国家级名中医鲁贤昌教授却日日坚持。这个从小就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养成的习惯,让他如今的血管质量如同年轻人,就连给他做体检的B超医生都啧啧称奇!
1秘诀:一家三代人常年限食
我爸爸、我、我儿子都是医生,我的养生理念从小受爸爸启发。他喜爱劳动,平时限制饮食,吃饭从来都是定时定量,他告诉我‘吃饱不好’。
一般人到50多岁就会有动脉硬化、血管斑块,我年年体检都查不出毛病,血管老化问题我统统没有,连B超医生都以我为样板,认同我的养生方式。
“我爸爸活到86岁,在那个年代算是长寿了,我受他影响,从不吃零食和凉食,很注意保暖,常喝热水。”
平时,鲁教授餐餐都是一两半米饭,不挑食,吃得杂,对菜式也没有要求。早上,他通常用黄豆、黑豆、芝麻、核桃等十多种磨好的粉冲大半碗米糊吃,另加两片香糕。中午前还会用高压锅蒸点番薯、南瓜、藕当点心吃。中饭和晚饭炒点包心菜,炖点萝卜子排等。
其实,早在两三千年前,《黄帝内经》就主张“饮食有节”、“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南朝梁时医学家陶弘景在《养生延年录》中指出:“所食愈少,心愈开,年愈寿;所食愈多,心愈塞,年愈损焉。”
鲁教授说,自己现在这个年纪,空腹血糖保持在4到5mmol/L,血压也比常人低一些,大约在100mmHg/50mmHg左右,已是相当不错。并感叹,“自己当了医生后,才知道限食的好处。”
2限食好处很多!
1.稳定血糖
保持适当的饥饿感可以减少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助于更好地控制餐后血糖水平,还能让血糖不至于忽然大幅度地升高,引起瞬间高血糖症状。
2.调节血脂
二附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鲍慧慧指出,对于血脂偏高的人群,首先要控制饮食。少吃肥腻食物、红肉,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鱼类,以及水果蔬菜。特别是胆固醇超标的人群,要少吃猪油、内脏等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
3.延缓人体衰老
上海交通大学与中科院联合进行的一项长达4年的研究显示:长期坚持吃七分饱,是通过调节体内肠道菌群的平衡,来保持肠道菌群的健康,从而延缓机体衰老,获得长寿。
4.增强抵抗力
适度饥饿有助于强化免疫功能。所谓免疫力,就是指白细胞以及身体内多种免疫细胞的吞噬力和杀菌力。这种免疫力的强弱取决于巨噬细胞的多少和活性的高低。其中数量的多少,取决于人的营养状况;而活性的高低,取决于人的饥饿。
5.降低‘富贵疬’的发病率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患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脑血栓、糖尿病、痛风等。这些疾病的发生和体内的营养过剩具有密切关系。食勿过饱可以控制能量的摄入避免营养过剩、减少富贵病的发生。
6.有助减肥
少吃、多动一直是成功减肥的有效手段。饥饿的时候会分解脂肪,所以对超重的人而言,每天少吃一点自然是最有效的减肥方法。
3限食:每顿只吃七分饱
1按时吃饭
想要控制饭量,一定要保证按时吃饭,一般两餐间隔4-6小时。如果饿得个眼冒金星才吃饭,很容易吃超了。
2餐前吃点水果
可以选择吃一根香蕉或者半个苹果,但不要榨成果汁,因为整块吃才会比较有饱腹感。二附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李军提醒,有几类人最好别餐前吃水果,比如胃口不好的人、消化功能差的人,免得刺激肠胃,造成反胃、不舒服等。
3换种容器
用餐时,用小碗进食可在减少食量的同时吃得舒心。用高细杯取代矮宽杯喝饮品也能帮助减少热量摄入。
4先素后荤
有肉有菜的情况下,先吃蔬菜,主食尽量多选一些粗粮杂豆,在胃部会占据一定的空间,这些食物的热量低但是饱腹感却很强,你吃下去就会觉得自己没有那么饿了,但是又不会增加太多热量。
5细嚼慢咽
“细嚼慢咽”是对健康最有益的嚼法,每口饭嚼20多次有点夸张,但是你可以每口多提醒自己嚼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