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易便秘,怎样科学应对?

在很多人看来,便秘似乎都并不能称得上是病,但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尤其是对老年人而言,更是苦不堪言。据权威机构调查统计,国内约有30%的老年人深受便秘之苦。

为什么老年人易发生便秘?

老年人便秘通常称为“习惯性便秘”,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且患病率随年龄增加,我国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群中为15.0%~20.0%,84岁及以上可达20.0%~37.3%。

老年人易发生便秘的主要原因

肠功能紊乱、肠的蠕动功能和胃肠排空速率降低,导致大便长时间停留在肠道内,增加了肠道对水分的吸收,使大便变硬,从而诱发经常性便秘。主要的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等。

老年人便秘的危害

1、老年人常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因便秘排便时过度用力易诱发脑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

2、慢性便秘患者的直肠内粪块压迫尿道,可导致尿潴留及尿道感染。老年人慢性便秘还可导致大便失禁(假性腹泻)、乙状结肠扭转等。

3、长期便秘的老年人可因肠腔内毒素过多吸收而发生头痛、头晕、食欲不振、失眠等。

4、长期应用泻药可导致结肠黑变病,长期便秘者还易发生结肠癌

老年人便秘的应对处理

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

防治老年人便秘的基础是摄入足够的膳食纤维。鲜、嫩的蔬菜瓜果富含可溶性纤维、维生素和水分,应成为慢性便秘老年人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摄入足够的水分

老年人应养成定时和主动饮水的习惯,不要在感到口渴时才饮水,每天的饮水量以1500~1700ml为宜,每次50~100ml,推荐饮用温开水或淡茶水。

合理运动

散步、拳操等形式不限,以安全(不跌倒)、不感觉劳累为原则。有其他慢性病的患者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适当调整。避免久坐,对卧床患者,即便是坐起、站立或能在床边走动,对排便都是有益的。

培养正确的排便习惯

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与老人共同制定按时排便表,利用生理规律建立排便条件反射,每天定时排便。结肠活动在晨醒、餐后最为活跃,建议老年人在晨起或餐后2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

揉按腹部

仰卧床上,双手以肚脐为中心,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按摩,用力适度,每次15分钟以上。可促进腹部血液循环,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排便,长期坚持可有效改善便秘症状。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