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现在吸氧的治疗及保健功能已经被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所证明。下面介绍吸氧的作用及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
吸氧的益处
吸氧可用来纠正缺氧、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饱和度的水平、促进新陈代谢,是辅助治疗多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呼吸衰竭、慢性支气管炎、脑血管病、冠心病。临床缺氧症状不明显者,也可能存在着氧债,导致微循环代谢异常,因而也可能需要吸氧,如某些外科手术前后病人、大出血休克病人、胎心音不良或分娩时产程过长病人等。此外,吸氧还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
1、吸氧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人脑耗氧占全身20%,且对缺氧特别敏感。供氧不足,则引起体力不足、体力不支、头昏、失眠、记忆力下降及食欲不振等疲劳综合症,影响人的智力和工作效率,吸氧后可以明显改善上述症状。吸氧对改善亚健康状态非常有效。
2、经常吸氧可以提高身体抵抗力、祛病防病:
吸氧可增加人体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物质代谢,增强各器官的功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3、吸氧有助于美容养颜:
吸氧可增强人体细胞的有氧代谢,加强皮肤营养,使松驰的皮肤增加弹性,减少皱纹;皮肤细胞的代谢功能增强,可减少黑色素沉着,使淤斑减退,美化肌肤。
4、经常吸氧能抗衰老: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硬化及肺功能减退,体内动脉血氧分压逐渐下降,吸烟者更为明显,吸氧可明显提高氧分压,预防不少老年病的发生。
吸氧的弊端
如果吸氧过多、吸氧不当也可产生副作用甚至出现氧中毒,主要表现有:
1、肺型氧中毒:
开始为鼻粘膜充血,有发痒感觉。即可出现口干、咽痛、咳嗽、胸骨后不适;发生频繁咳嗽、吸气时胸骨后灼痛;胸骨后剧痛、难以控制的咳嗽,肺活量已出现下降,危及生命。
2、脑型氧中毒:
最初出现额、眼、鼻、口唇及面颊肌肉的纤维性颤动,也可累及手的小肌肉;面色苍白、有异味感。继而可有恶心、呕吐、眩晕、出汗、流涎、上腹部紧张;也可出现视力丧失、视野缩小、幻视、幻听;还会有心动过缓、心悸、气哽、指(趾)端发麻、情绪反常(忧虑、抑郁、烦躁或欣悦)。接着出现极度疲劳、嗜睡、呼吸困难等。少数情况还可能发生虚脱。
3、眼型氧中毒:
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萎缩。早产婴儿在恒温箱内吸氧时间过长,视网膜有广泛的血管阻塞、成纤维组织浸润、晶体后纤维增生,可因而致盲。
吸氧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吸氧方法
(1)鼻导管给氧:插入较深,不易滑出,适合神志不清或昏迷病人
(2)导气管给氧:适用于失去知觉者。
(3)鼻塞法:适用于需较长时间给氧者,如心肌梗死,休克等。
(4)面罩给氧:适合于过度通气而引起的低氧血症患者的给氧治疗。
(5)面帐及氧气帐给氧:适用于小儿。
(6)环甲膜穿刺给氧:只作为提供有效通气的暂时措施。
(7)食道封闭导管:只宜作为对昏迷无自发呼吸者在不能作气管内插管时的一种暂时手段。
(8)气管内插管:昏迷无自主呼吸者。
(9)气管切开置管:为较理想的人工气道。
2、正确选择吸氧浓度
(1)对弥漫性肺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肺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弥散功能损害、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所致的缺氧,如同时因刺激颈动脉窦、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通气过度,PaCO2偏低,可给予吸较高氧流量浓度(35%一45%),纠正缺氧,通气随之改善。但晚期患者吸高浓度氧效果较差。
(2)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并存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以低流量、低浓度持续给氧为宜。慢性缺氧病人长期二氧化碳分压高,其呼吸主要靠缺氧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沿神经上传至呼吸中枢,反射性地引起呼吸。若高流量高浓度给氧,则缺氧反射性刺激呼吸的作用消失,导致呼吸抑制,二氧化碳滞留更严重,可发生二氧化碳麻醉,甚至呼吸停止。故掌握吸氧浓度至关重要。
3、正确选择吸氧时间
(1)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低氧血症患者来说,为了取得较好的氧疗效果,每日至少吸氧15小时以上,如果每日吸氧24小时,效果更好。重症缺氧病人应24小时持续给氧。这些病人应在监测下进行氧疗,避免发生氧中毒。
(2)长时间吸高浓度氧可产生氧的毒性作用,影响到肺、中枢神经系统、红细胞生成系统、内分泌系统及视网膜,其中最重要的是氧对呼吸器官的副作用。
(3)氧中毒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吸入气的氧浓度及吸入时间。目前认为:
吸入60%~70%的氧在标准大气压(101.325kPa)下可安全使用24小时;
40%~50%的氧则能继续使用24小时;
如吸氧浓度大于40%,2~3天后氧中毒的可能性大为增加。
连续吸纯氧(吸氧浓度100%)6小时后,即可出现恶心、烦燥不安、面色苍白、咳嗽、胸痛;
吸纯氧24小时后,肺活量可减少;
吸纯氧1~4天后可发生进行呼吸困难。
因此,对需要氧疗的患者应有的放矢,不能因低氧血症而盲目提高氧浓度,应多了解吸氧知识,做到正确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