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持性肾脏替代治疗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纠正尿毒症导致的内环境紊乱、改善症状、延长生命,并可以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工作能力的有效治疗手段。治疗方式主要包括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和肾移植。
血液透析是利用透析膜和透析机来清除肾衰竭患者体内多余的水分、毒素,以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透析膜构成的透析器是血液透析的关键。
透析膜是半透膜,允许水和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不能通过。利用透析膜将血液和透析液分开,通过扩散和对流的原理从血液中清除水和毒素,并补充缺乏的碱性离子和钙离子等。
透析并不能替代肾脏的内分泌功能和肾小管功能,所以同时需要服用相关药物防治并发症。
血液透析适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或毒物中毒以及其他严重的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随着血液透析技术的改进,血透已无绝对禁忌症,但以下患者属于相对禁忌: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严重出血倾向、终末期、精神状态不能配合或拒绝透析者。
血液透析的进行首先需建立血管通路,建议患者预计1年内需要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建立自体动静脉内瘘。一个新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1个月,最好3-4个月后再开始使用。人造血管内瘘的成熟时间最少2周,最好3-6周后再开始使用。如需提前进入透析,则需选取深静脉置管,故应尽量避免进入透析后再开始造瘘。
透析方案的设定取决于患者残余肾功能、心血管稳定性、食水摄入等因素。通常选取每周三次,每次4小时左右的方案,既能保证较好的透析充分性,又能兼顾患者的工作和生活。
很多即将进入血液透析的尿毒症病人及家属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压力过大,认为“开始透析就完了”、完全没有生活质量。实则不然,由于未透析时全身的水和毒素不能有效排出,导致的水肿、消化道不适等,在透析后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随着透析技术的不断完善,长期透析十余年的肾衰患者已不在少数。因此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和解释使其了解血透的必要性、方法及注意事项,透析前应尽量消除病人的恐惧和紧张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