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是临床最常见的电解质紊乱。过去认为低钠血症在大脑适应后大多无明显症状。
而最近证据表明,慢性低钠血症可能与注意力缺陷、步态障碍、跌倒风险和认知障碍相关。此种神经系统缺陷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并可能是造成死亡的重要原因。然而,由于基础疾病,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心脏衰竭、肝硬化、癌症等也可能影响脑功能,低钠血症对神经系统表现的作用和相关机制仍不清楚。
近期,日本学者开展了相关研究,在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综合征的大鼠模型中,发现血清钠离子浓度持续降低能够诱导步态障碍,促进特殊情境下恐惧记忆的消退,损害新物体认知,并破坏海马CA3-CA1突触长时程动作电位。动物研究提示慢性低钠血症能够升高大鼠海马细胞外谷氨酸浓度,细胞水平研究提示持续的低细胞外钠离子浓度亦能降低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对谷氨酸的摄取,这或许是长时程增强受损的潜在机制。此外,在纠正低钠血症后,大鼠步态和记忆性能与对照组表现相当。
上述结果表明,慢性低钠血症可引起人步态障碍和认知障碍,且这些异常表现是可逆的。纠正低钠血症能够改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