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喝酒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酒局天天都有也不是稀奇的事。
饮酒时摄入的酒精经转化后形成的乙醛,早被世界卫生组织列入Ⅰ类致癌物,容易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
既然不能喝多了酒,那小酌怡情总可以吧。
很遗憾,小酌对身体也是有伤害的。
2018年1月3日,国际性科技期刊《自然》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
研究发现,在酒精及它在机体内的代谢产物乙醛的作用下,健康的造血干细胞会发生突变,且「永久变异」、「不可修复」。这会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
饮酒再也不是之前所说的,"小酌可以降低患上心血管疾病的机会",那么简单了。即使每天喝上那么几小口,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实实在在的,喝多喝少,都会增加癌症的患病风险。
但是一下子完全戒掉,对很多人来说是不可能的,而癌症也和很多因素有关,要说因为担心生病而完全不喝酒,很多人都是不同意的。
还是想喝点酒,怎样适量饮酒?
可以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建议。
成年女性及65岁以上的男性,每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
●啤酒450mL
●葡萄酒150mL
●38度的白酒一两
成年65岁以下的男性,每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
●啤酒750mL
●葡萄酒250mL
●38度的白酒75g
不小心喝多了,怎么解酒?
首先,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过程是:酒精(主要成分为乙醇)--乙醛--乙酸--二氧化碳和水。
过程中,有2种酶的角色很重要:
乙醇脱氢酶:将酒精的主要成分乙醇,分解为乙醛;
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进一步转化为乙酸,最后代谢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
其中,乙醇和乙酸都是无毒的,但乙醛是有毒的。一般人的体内都不缺乏第一种酶,而缺乏第二种酶,不能尽快地将乙醛变成乙酸,也就不能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排出去。
一个人的酒量,就要看这2种酶的数量和活性。
「酶」很难靠外源补充。靠吃药物来获得「酶」,还没发挥作用就在胃部给分解了,是没有用的。
而喝浓茶、喝蜂蜜、吃醒酒药及其他「解酒药」,只是缓解症状,不能从根本上避免酒精对肝脏及身体其他部位带来的伤害,有时甚至会给身体带来一定的负面作用。
要勉强说上一种「解酒药」,可以喝水,喝水在饮酒过程中和醉酒后,都是最朴素的解酒办法。
喝酒上脸,是能喝还是不能喝?
可以说这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喝酒上脸,看起来脸上红红的。也就是其实乙醇脱氢酶的酶的含量较多或者活性较高,但乙醛脱氢酶比较少或活性低。
完成了第一个分解过程,第二个却很缓慢,不能尽快使乙醛变成乙酸而停留在身体里面。
而乙醛是有毒的,乙醛在血液中能扩张毛细血管,让人心跳加速,满面红光,脸越红的人,说明乙醛蓄积的越多,酒精中毒的程度越深。
这个时候最好不要喝酒或者少喝,以免对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
喝酒面不改色,就能随便喝?
不一定,喝酒不脸红可以分为2类人。
1)代谢酒精的2种酶含量都少,或者活性低
这类朋友可以说是最悲催了,不上脸被误认为能喝,喝多了,酒精在身体内的代谢又很慢,从代谢到排出体外花费的时间也最长。
2种酶都缺乏,两个代谢过程都要缓慢进行,所以产生乙醛的速度也较慢,没有脸红的现象,很容易就被灌下很多酒,喝到后期可能会脸色发白,这对身体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肝脏。
2)代谢酒精的2种酶含量都多,或者活性高
这类朋友是真的酒量大,能喝酒。喝下去的酒精能迅速被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最终以汗水和热量的形式排出体外,喝酒对身体的伤害也最小。
这是由基因决定的,在酒局上碰到了,就只能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