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认为的“脸红说明代谢快、酒量大”,并无多少依据。具体缘由,得从酒精代谢说起。人们饮酒,无论白酒、啤酒、葡萄酒,饮用的主要是酒精,即乙醇。作为一种化学物质,酒在肝脏内被分解代谢。首先,乙醇脱氢酶将它“撕裂”为乙醛;后,乙醛脱氢酶将乙醛转化为乙酸。最后,乙酸被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脂肪。脂肪,是酒精代谢产生的能量在体内储存的形式,这也正是喝酒引起啤酒肚、脂肪肝的原因。
脸红为何意味着不胜酒力呢?这是乙醛脱氢酶出了纰漏,导致乙醛过多蓄积所致。乙醛可比乙醇毒辣多了,一丁点量就能人醉态连连,表现为面红耳赤、头晕目眩。有些人酒量大,其实是这种酶相对够用而已。而酶少的人,酒精不能被快速代谢,引起乙醛蓄积“躲猫猫”,如若听信“脸红说明酒量大”的俗话,可就上了贼船了。
研究发现,半数亚洲人在饮酒后会出现这种“亚洲红脸”(学术叫法为“酒精性脸红反应”),在其他种族里却很少见到。这是基因在作怪:亚洲人乙几醛脱氢酶基因(ALDH2)出现变异,导致体内不足,欧美人士却极少出现。
换句话说,欧洲人通常比亚洲人能喝。对此,美国进化医学专家沙伦?莫勒姆在《病者生存》中这样解释道:“早期欧洲人采用把水发酵的方式来净化水,早期的亚洲人则采用煮沸或泡茶的方式来净化水,这小小的差异让欧洲人在净化过程中,承受力更多的酒精压力而促使他们酒量大增。”
研究表明,白种人60%较能喝酒,黄种人60%不能喝酒,黑种人则对半开。国内曾有调查表明,乙醛脱氢酶缺陷型者,女性比男性所占比例大,南方人比北方人占的比例大。这也是男性比女性能喝,北方人比南方人酒量大的原因之一。
所以千万不要再听信一些谣传,只会伤了自己的身体。还是要有科学的依据,好好爱护自己的身体才好。提醒大家,朋友聚会、家庭聚餐可以适当的用酒来调节一下气氛,但醉酒伤身,还是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