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荤?吃素?你是贪吃“舌”吗?小小舌头大学问
老年人健康的“三重挑战”
慢病、共病多
三高、心血管疾病:我国自上世界末进入老龄化社会以来,老年人口呈现持续快速增长趋势,伴随而来的是慢病、共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也逐渐增多。
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高
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各类食物摄入量减少,75岁以上老年人的情况更为严重。除了畜肉量略高于推荐量外,禽肉、水产以及蛋类食物量都没有达到推荐量下限。蔬菜、水果、奶豆类食物的摄入量都低于建议的摄入水平。维生素D、钙、锌等微量营养素的摄入水平也低于推荐摄入水平,钙的摄入量不足也是一个普遍问题。
中国营养学会老年营养分会采用定点连续抽样法在中国五大城市(上海、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的三种机构(综合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养老机构)调查发现,老年病人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发生率53%,低血红蛋白的发生率为52.5%;低白蛋白的发生率为25.1%。ADL评分低、年龄高、咀嚼能力差、血红蛋白和血白蛋白水平低,是老年人发生营养不良和营养风险的危险因素。老年人营养不良问题应该得到高度重视。
老年人该吃点啥?
少量多餐细软;预防营养缺乏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居民主食的摄入减少,食物加工越来越精细,粗粮摄入减少,油脂及能量摄入过高,导致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和某些矿物质的供给不足、慢性病发病率增加。粗粮含丰富B族维生素、膳食纤维、钾、钙、植物化学物质等。老年人消化器官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咀嚼功能和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许多老年人易发生便秘,患高血压、血脂异常、心脏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老年人选择食物要粗细搭配,食物的烹制宜松软易于消化吸收,以保证均衡营养,促进健康,预防慢性病。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主动足量饮水;积极户外活动
成年人日均建议饮水量从1200毫升(6杯)上调到1500-1700毫升,相当于7到8杯水,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骨骼、肌肉、消化、呼吸、心血管、中枢神经等各系统功能逐渐衰退。如果天天运动,并注意多做户外活动,则可延缓老年人体力、智力和各器官功能的衰退,运动可以使心肌收缩加强,血液循环得到改善。肺活量扩大,血液含氧量增加,使全身各组织细胞得到充足的氧气;有利于促进食欲,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减少紧张和忧虑,有利于睡眠:能改善肌肉和关节的血液循环,减少骨骼脱钙,延缓骨质疏松、关节增生和退变。
延缓肌肉衰减;维持适宜体重
吃荤菜
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逐渐减弱,食量逐渐减少,容易产生蛋白质、维生素A、B1、B2、钙、铁等缺乏。而鱼、禽、蛋和瘦肉是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良好来源。因此老年人应经常吃些鱼、禽、蛋和瘦肉,保证每日摄入鱼虾、禽肉50克到100克,畜肉50克,蛋类25克到50克。
天天喝奶
我国老年人钙的摄入量远远低于推荐摄入量,而随着年龄增加,老年人对钙的需要量也大大增加。为了保护中老年人骨质和牙齿的健康,预防钙缺乏相关疾病,老年人要特别注意喝奶。老年人应保证每天喝1到2杯奶,且最好选择低脂牛奶。
牛奶除了有利骨骼健康,还有利于降血压。牛奶脂肪中的一些成分还具有一定的抗癌防癌作用。因此,人类终身都不应“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