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治疗,化验单会说谎吗?

  对于肾炎的治疗,很多患者都会凭借着化验单,来看自己的病情是否出现了好转或痊愈。但是,如果我们误解了化验单,可能也会让你的治疗出现偏差,从而延误了病情。

  蛋白潜血转阴≠治好

  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证实:肾脏内肾小球基底膜受到严重损伤后,蛋白和潜血就会渗漏出来,好多初得肾病的患者认为:尿蛋白、潜血消失了,病就好了,于是擅自停药,这种看法和做法是不科学的。

  再加之好多患者不太重视肾病的严重性,开始只是服用雷公藤、口服激素、环磷酰胺等药物来控制尿蛋白和潜血,起初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化验指标也很快好转,有的甚至完全消失,这时就认为自己的病好了,非常高兴。

  但是之后遇到感冒、劳累等不良刺激,病就又犯了,而且一般都会比上次严重。从而又开始使用以上药物,这样反反复复,不但尿蛋白、潜血没有消失,反而会出现严重的肥胖、肝功能受损等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旧病未愈又添新疾,再严重了还会出现恶心、呕吐等肾功能不全的症状表现,钱花出去了不少,病情却越来越严重。

  事实上,转阴18个月并稳定后,我们才能放下心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在尿蛋白、潜血出现的过程中,同时伴随着破坏性物质的排出,这个也是肾脏自救能力的体现。此时,如果采用控制尿蛋白、潜血的药物,就会把破坏的基底膜漏洞堵塞起来,尿蛋白、潜血虽然被控制住了,但是同时也把破坏性的物质和免疫复合物堵塞在了肾小球内部。从表面上看,尿检指标好转,但实际上肾脏内部由于这些物质不能被排出,不断堆积,从而更加速了肾实质的破坏,使病情加重而不是好转。

  这样就给患者造成了一种假象,如同掩耳盗铃,结果几年或几十年后,发展为肾功不全、尿毒症,危害颇深。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