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时节养生需知!!!

  谷雨是“雨生百谷”的意思,每年4月20日或21日太阳到达黄经30°时为谷雨。《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下而上也”,故此得名。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这时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种,最需要雨水的滋润,所以说“春雨贵如油”。在这个春季将尽、夏季将至的季节,池塘里的浮萍开始生长,春茶也在这个时节前后采收。此时此刻,给人一种万物生长、蒸蒸日上的景象,正所谓“一年之季在于春”。

  关于谷雨节的来历,据《淮南子》记载,仓颉造字,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帝于春末夏初发布诏令,宣布仓颉造字成功,并号召天下臣民共习之。这一天,下了一场不平常的雨,落下无数的谷米,后人因此把这天定名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在我国北方沿海一带的渔民们,过谷雨节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到清朝道光年间(1821)易名为渔民节。谷雨这天,山东沿海的渔民会祈求海神保佑,出海平安,鱼虾丰收。故今天富裕起来的荣城渔民,在谷雨这天,会隆重举行“祭海”活动,向海神娘娘敬酒,然后扬帆出海捕鱼。

  就地域来说,南北双方也有着各具鲜明的特色。南方谷雨有摘茶习俗,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会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谷雨这天不管是什么天气,人们都会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来喝。北方谷雨则有食香椿习俗,谷雨前后是香椿上市的时节,这时的香椿醇香爽口营养价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丝”之说。

  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随后会气温升高降水增多。人体内的湿气不易排出,如果饮食生活不加注意,身体内热和湿气结合在一起,就会形成热湿。会诱发老年人关节疼痛、腰背疼痛,或者哮喘发作等,儿童则表现扁桃体肿痛、支气管炎,咳嗽等症。

  (1)除湿热要多锻炼,加强代谢。

  谷雨过后,降雨明显增多,空气中的湿度逐渐加大,此时养生要顺应自然环境的变化,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使内环境(人体内部的生理环境)与外环境(外界自然环境)的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体各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转。

  过敏体质的人在这个季节应防花粉症及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等疾病的发生。特别要注意避免与过敏源接触。在饮食上减少高蛋白质、高热量食物的摄入,出现过敏反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要坚持加强体育锻炼,加快身体的新陈代谢,增加出汗量,运用物理方法排除体内的湿热。

  (2)早晚加件衣,“春捂”别捂过头。

  俗话说:谷雨寒死老鼠。说的就是谷雨来前,天气忽冷忽热,易患感冒,应注意保暖。虽然谷雨过后,气温会逐渐升高,雨量开始增多,但是也要注意保暖。很多人像夏天一样穿衣服,其实季节还没有到,湿气很容易从裸露的体表进入体内。

  对于捉摸不定的天气,很多家长宁可给孩子多穿点,也不愿意孩子冻着,说是“春捂”。其实这样的做法也不可取。春捂也应该有度,15℃是春捂的临界点,超过15℃就要减衣,不要再捂了,再捂下去就易诱发“春火”,孩子体内产生的热,与潮湿相遇,更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与中午的温差较大,因此早晚要注意保暖,可适当调整穿衣层次,老人和孩子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3)谷雨养生最重要的是健脾祛湿。

  在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祛湿利水的食物即可。包括赤豆、黑豆、薏仁、山药、冬瓜、藕、海带、鲫鱼、豆芽等,例如煮稀饭时可多加一些薏仁和赤豆等。

  同时,要少食酸性和辛辣刺激的食物。可饮用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以及绿茶,防止体内积热。不宜进食羊肉、狗肉、麻辣火锅,以及辣椒、花椒、胡椒等大辛大热之品,以防邪热化火,诱发疮痈疖肿等疾病。

  谷雨

  健康人群这个季节适宜的膳食有参蒸鳝段、菊花鳝鱼等,具有祛风湿、舒筋骨、温补气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和生地鸭蛋汤具有滋阴养胃、降压降脂、抗菌消炎、清热解毒、养血润燥的功效。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