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酒可谓是电视剧的标配情节↓
男主各种理由被灌醉
和心机婊女二共处一室
两人各自安好
(洁身自好,自制力惊人)
和官配女主共度一夜
春风...好!
(不可描述)
然后男主一觉醒来
案发现场只留一室芳香
他却怎么也记不起
昨夜的浪
和那人的模样
......
那你知道「浪」完之后的故事吗?本文能提供酒后一条龙服务,为你解决醉酒、忘事、解酒等关于酒后的诸多疑问!
酒精在体内是如何代谢的?
在说醉酒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说一下酒精(乙醇)在体内是怎么代谢的。
乙醇的代谢过程主要分为三步,整个代谢过程可以简单的概括如下:
C2H5OH(乙醇)→CH3CHO(乙醛)→CH3COOH(乙酸)→CO2(二氧化碳)+H2O(水)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代谢分解过程中,有两个很重要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前者是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后者是将乙醛转化为乙酸。
我国基本上所有的人都有乙醇脱氢酶,且数量都是相同的。
而乙醛脱氢酶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的人群就较多,在这种酶缺乏的情况下,不能被及时分解的乙醛会刺激血管扩张导致脸红。
据研究统计,超过三成的汉族人会出现喝酒脸红的现象,这个现象被称为「亚洲红脸」。
醉酒是怎么回事?
从酒精在人体中的分解代谢就可以看出,喝酒会喝醉要么就是「喝多了」,要么就是体内「缺少乙醛脱氢酶」。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有90%是通过肝脏代谢分解掉的,剩余的一小部分则是通过呼吸道或以尿液的方式排出体外的。
喝多了,肝脏来不及分解,酒精就会在体内“聚众闹事”,干扰神经系统的功能,随后就出了醉酒现象。这时,肝脏就需要加班加点的进行善后工作了。
缺少乙醛脱氢酶的人,酒精进入体内,其分解代谢被卡在了第二步,乙醛会在体内积聚,对神经系统造成影响,对外表现就是人喝醉了。
当然,体内的乙醛还是要被代谢掉的。乙醛会在肝脏里的P450酶(特异性比较低的一群氧化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乙酸,但这种酶的催化速度较为缓慢,需要一定的时间。
醉酒后为什么会产生记忆空白?
看剧的人都知道,剧中主人公总是会中继车祸失忆、坠崖失忆后的第三种失忆套路,酒后失忆,俗称断片儿。
有些人酒后是真的出现了记忆断层,有些人则是装的。爱装的人我们管不了,那么,断片儿有什么科学依据呢?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者曾针对“不那么严重的醉酒为什么会产生记忆空白?”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在《神经科学杂志》上表示,“你还是在接收信息,并未被麻痹,也没有错过任何事,只不过没有形成新的记忆”。
酒精是一种脂溶性的物质,可以自由的穿过血液与大脑之间的屏障,并会对大脑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人脑中的颞(niè)叶部分是负责掌管记忆的,当喝酒喝到一定程度时,颞叶的一些功能会被酒精麻痹而暂时丧失。如果说,鱼只有七秒的记忆,那喝高的人大概比这条鱼强不了多少。
也有心理学家表示,醉酒后不记事的关键原因还是选择性记忆的问题,而非功能问题。
解酒有良方吗?
坦白说,没有!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半岛医学院的医学专家曾指出,醉酒是个人基因、体质、环境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找到一种有效的解酒方法几乎不可能实现。
所谓的「解酒药」,大多都是含有利尿、止痛和兴奋的成分,只能做到缓解头痛、恶心等症状,并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解酒,相反,这些药还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另外,一些凝聚了中华人民智慧结晶的「土方法」,如喝蜂蜜水、葛根汤等,在医学上也没有证据证明这些方法对解酒有效。
若是没有段誉的神助攻六脉神剑引酒,也没有萧峰强大的基因助阵,那醉不醉只好随缘。
不想随缘的这儿也有「解酒小技巧」:
1、喝酒前多吃点食物,延缓酒精在胃肠道的吸收。
2、喝酒时多吃东西多喝水,促进酒精通过尿液排出。
3、醉酒后第二天的早餐,多吃点碳水化合物及蛋白含量高的食物,促进体内新陈代谢。
酒量小,能练大吗?
现代医学科学证明,酒量大小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而不是后天能练出来的。
那些所谓的练出来的酒量,只不过是不胜酒力的人经过长期的饮酒锻炼后,增强了身体对于酒精的耐受度,能喝更多的酒而不会醉倒。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这些“酒量变大”的人却喝的比以前更多了,其体内会积累更多的乙醛,对肝脏造成巨大的负担,危害健康!
人固有一醉,或一杯醉,或N杯醉。
是否容易喝醉,并非是你能喝多少的依据,不给肝脏造成负担的量,才是真正适宜的酒量!
解酒不如戒酒,适量饮用才是根本大法!
健客专稿,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