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止痛片的副作用?

  人为什么会感觉到疼?

  国际疼痛协会曾于1986年将疼痛定义为:与现存或潜在的组织受损有关所产生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的体验。这里传递出和疼痛有关的3个顺序因素:组织损伤、痛觉传递、大脑感觉。

  疼痛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首先,刀割、撞击、压迫、烧烫伤等“疼痛事件”可刺激广泛分布在皮肤、肌肉、关节和各种内脏器官的游离神经末梢并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又沿着传入神经纤维由脊髓传入大脑神经中枢,提醒大脑有痛觉产生并作出相应反应。

  然而,个体对疼痛主观感受可能并不相同

  事实上,在疼痛产生的前两个因素——组织损伤和痛觉传递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人与人之间的疼痛敏感性,以及对疼痛严重程度的感知可能也不尽相同。

  美国匹兹堡大学疼痛医学项目负责人、麻醉师DorisCope表示,机体受到“疼痛事件”刺激后神经通路所传递的,既包括痛觉本身,又有个人的情绪和体验在里面。

  因此她相信,一个人的情绪、过往经历、身体状况、生活方式甚至过往创伤,都可能会对疼痛敏感性或耐受度产生影响。美国贝勒医学院理疗与康复中心教授Grabois认为,个体对疼痛感知的差异或与以下因素相关:

  抑郁焦虑可使人对疼痛更加敏感;

  运动员的疼痛耐受度比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更高;

  吸烟或肥胖人群往往更容易感觉到疼痛。

  2009年12月,发表在《神经科学通信》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右撇子”对右手疼痛的忍耐力比左手更高;男人和女人对严重疼痛的忍受能力相当,但女人比男人对疼痛更敏感。

  除此之外,基因因素、脊髓损伤,以及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引起的神经损伤也会对一个人对疼痛的感知产生影响。

  基于以上诸多因素,不难看出除了服用止痛药之外,放松心情、缓解压力、经常锻炼、控制体重、戒烟及预防慢性病,都是缓解疼痛的有效措施。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