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把高血压“养”成您的健康杀手!

  重药物降压,轻生活方式改善

  有一些朋友认为,药物是降压的唯一方法,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坚持长期、规律地服用药物,定期监测血压就可以有效地控制血压。

  但是,如果在生活上依然花天酒地、暴饮暴食、我行我素,恐怕血压控制的不会那么理想。

  那是医生的降压方案不好?还是另有其因呢?

  其实,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高血压和糖尿病一样,也是一种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大家可能知道,即使用胰岛素控制糖尿病,如果不管住自己的嘴巴,血糖还是一样会升高。

  同样的,如果不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习惯,即使严格足量的使用高血压药物,血压控制也不会太过理想。因为血压与肥胖、过量饮酒、重口味(食盐摄入多)、体力活动少、吸烟、精神压力大等密切相关。

  全家齐动员,控制不良习惯,养成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降压来说,如虎添翼。

  血压凭感觉,治疗很任性

  很多高血压朋友认为,这么多年了,稀里糊涂也不知道自己有高血压,都习惯了,只要没有不舒服的感觉,高血压就不需要治疗。被医生药师教育了一阵子,勉强吃了几个月,感觉没有什么不舒服,又停药了。

  这种认识和做法是非常错误的,一方面,身体被迫适应了高血压的损害,并不意味着彼此就相安无事了,大脑、心脏和肾脏的血管在持续地压力下,缓慢发生结构性的破坏;另一方面,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甚至发生了脑出血造成了昏迷或者遗留残疾,才有了“感觉”。

  因此,大家一定要记住: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通过患者的主诉和自我感觉诊断出来的。

  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来决定是否吃药。

  担心吃一辈子药,不愿意过早治疗

  很多年轻患者,因为家族遗传因素的原因,很年轻的时候就被诊断为高血压后,医务人员从患者的远期寿命和获益的角度,强烈建议早期开始治疗,严格控制血压。但是这些患者既担心要一辈子服降压药,又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一方面,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恰恰相反,如果不治疗,高血压影响到了重要脏器(如肾脏),才会导致更加顽固和难治的高血压。另一方面,血压控制得越早越严格,越能更早地保护血管,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病的发生风险。

  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经治愈,而自行停药,这其实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控制。私自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久病成医,自我药疗

  有些朋友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是接受正规的治疗,而是讨要病友的经验,自行去药店购药。

  而降压药物有七大类数十种,加上不同的剂型(片剂、胶囊、缓释、控释等等)和不同的复方,总共可达70余种,而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特性,每个患者的高血压病因又各不相同,每个患者的其它合并疾病和生理状态也不相同,所以在选择适合自己的降压药时,既要统筹考虑禁忌因素,也要小心观察潜在的毒副作用。

相关推荐

相关文章

查看更多健客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