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诊断标准
1.以诊室血压测量结果为主要诊断依据。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1,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若首诊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伴有急性症状者建议立即转诊;无明显症状者,排除其他可能的诱因,并安静休息后复测仍达此标准,即可确诊,建议立即给予药物治疗。
2.诊断不确定或怀疑“白大衣高血压”。有条件的可结合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辅助诊断。动态血压和家庭自测血压诊断高血压的标准见表1,具体参见《手册》;无条件的,建议转诊。
3.注意鉴别伴有紧急或危重情况、怀疑继发性高血压等需转诊的情况。
4.特殊定义:①白大衣高血压:反复出现的诊室血压升高,而诊室外的动态血压监测或家庭自测血压正常。②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
高血压治疗
1.高血压治疗三原则:达标、平稳、综合管理。首先要降压达标。不论采用何种治疗,将血压控制在目标值以下是根本。其次是平稳降压。告知患者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保持血压长期平稳至关重要。第三,对高血压患者应进行综合干预管理。
2.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目标是:收缩压<140mmHg且舒张压<90mmHg。年龄80岁且未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降压目标为:收缩压<150mmHg且舒张压<90mmHg。
3.生活方式干预。对确诊高血压的患者,应立即启动并长期坚持生活方式干预,即“健康生活方式六部曲”--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限酒心态平。一些生活方式干预方法,不但可明显降低血压,也可预防心血管病,如戒烟、减轻体重、适度运动等,应大力提倡。各类生活方式干预目标及降压效果见表2。
4.药物治疗
所有高血压患者一旦诊断,建议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立即启动药物治疗。尽量选用证据明确、可改善预后的五大类降压药物,即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和利尿剂,为便于记忆,下文根据英文单词的首字母,分别以A、B、C、D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