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接种程序错误
每种疫苗有固定的推荐接种程序,但因疫苗品种繁多,一些种类的疫苗又需要在不同的时间段分次注射,所以很容易出现提前接种或者延后接种的错误。这在美国CDC公布的错误分组排序里排名第一。为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建议家长们在去接种疫苗之前先把宝宝要接种的疫苗时间仔细核对好,最好按宝宝的年龄做一个类似我的科普书附录里给大家分享的美国CDC推荐接种疫苗列表一样,这样到了一定的月龄,宝宝该接种哪种疫苗就一目了然了。
二,储存/分发错误
疫苗几乎都需要冷链进行储存,而且效期也相对比较短,常出现疫苗脱离了冷链管理以及注射了过期疫苗这类的医疗事故。众所周知的山东疫苗事件就是此类错误。给家长们的建议是去正规接种点接种,接种前要求核对疫苗包装盒上的效期。
三,疫苗种类错误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的打错疫苗的事件就属于此类。给家长们的建议还是要打之前主动提出核对要求,确认无误再交给护士注射。
四,接种剂量错误
同一种疫苗,在不同的人群接种常常需要不同的剂量。比如乙肝疫苗,就区分为成人和儿童两种不同的剂量,开错剂量或者因为包装相像(如下图)拿错剂量都会导致这类疫苗接种错误。多说一句,包装相像的药品在临床有很多,医务人员稍不留心就可能出错,家长们一定也要有核对剂量的意识,多问医护人员一句“这是给儿童打的疫苗吗?”
五,接种部位错误
疫苗的给药途径有口服的、有注射的,注射的里又分皮下注射的和肌肉注射的,搞混给药途径发生的接种错误也常见,比如新闻报导中的口服轮状病毒被注射到了身上,所以家长核对时也要多问一句给药途径,以提醒医务人员避免错误。
其他的接种错误还有,但一天工作下来再写文章,脑袋明显不听使唤,快转不动了,不常见的就不写了。总结一下,常见的疫苗接种错误主要集中在接种程序、疫苗储存、疫苗种类、疫苗剂量以及接种部位这五种,家长们能做的就是意识到疫苗接种过程中可能出错,给宝宝接种之前记得核对,核对,再核对!